爱钻研的如意集团车间工人常广河——
工作33年,练成机器“全能保姆”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于伟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机器的大小毛病,常广河总能信手拈来。
     车间维修能手、技术经验导师、“文艺范”大叔……济宁高新区如意工业园内,有位车间维修工人身上贴着这样的标签。他穿梭各车间,为机器“把脉问诊”,技术娴熟;他无私传授技艺,带出数名高徒;他文艺范十足,酷爱古典文辞,最喜欢《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这句。他就是18岁进入如意工作,在维修岗位上干了33个年头的常广河。

机器出了啥问题 找老常准没错
  1981年,18岁的常广河来到如意,成为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转眼间33年过去,常广河已经51岁了。作为一名企业里的“老人”,常广河不仅没有懈怠,而且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如一。
  每天上午7点半之前,老常就会出现在车间。“我们实行轮班制,我接班后,首先会对有故障的机器进行维修,然后再对车间生产线上的机器进行维护,并随时处理机器的故障问题。”老常告诉记者,在同一个岗位能干这么多年,让他感到自豪。“用行话讲,我做到的是纺纱保全工,也就是维修工,但不单单维修,还要对设备进行保养。”在老常眼里,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维修机器,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自己无机器可修”。
  根据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老常会提早会对机器部件进行维修、保养、更换,“不让机器在转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成了老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因为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常广河获得了诸多荣誉,最让他自豪的就是其拥有的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专利。
  如今,老常负责着车间内17套设备的维护保养,他就像这些机器的“全能保姆”,无论机器出现什么问题,找老常准没错。

爱钻牛角尖,乐于分享维修心得
  随着如意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口设备也越来越多,这让只有高中文化的老常感到不小压力,设备上的英文术语,成了摆在老常面前的第一道坎。“进口设备刚来那会儿,只能先跟着老外学,然后自己钻研。”老常说,自此之后,他每天上班就多了一件行头——英汉词典,对照着设备上的英语单词,一个词一个词的查。
  而总拿着字典肯定不是个办法,车间维修工作比较繁重,老常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不会读的单词就请教懂英语的同事,然后再记在工作日志上,反复练习、背诵,直到记牢为止。如今,老常的工作日志已经写了近20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被车间工友翻得面目全非,成为最好的车间教材。
  除此之外,老常还常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汇集成册,参与编写多部设备维修教材,无私传授给车间工友,带领的多名徒弟也成了企业的优秀技师和优秀员工。
文艺范十足 最爱《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谈到自己的情趣爱好,老常张口就给记者朗诵了一段《满江红》。忙碌的工作中,老常除了钻研维修技术,就是爱好中国古典文学,也喜欢收藏书籍,“《二十四史》、《唐诗宋词》、《诗品》、《诸子百家》、《红楼梦》……”谈起自己的藏书,老常掰着手指数了起来,话语中透出一种自豪感。
  老常告诉记者,虽然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但退休后,只要如意需要,他仍然愿意继续做机器维修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余热。“让设备恢复原状,甚至让设备增值,才是解决问题,而非单纯的让设备恢复生产。”老常告诉记者,随着车间设备机器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面临的技术难题肯定越来越多,但他却十分喜欢这种挑战,在挑战中提升自我,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