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内可体验“闯关东”、赏泉水、逛古村、重走知青路……
“精装”朱家峪,今掀红盖头
2014年05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游客在闯关东文化馆内亲身体验。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朱家峪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本报记者 蒋龙龙 实习生 史新楠 吴亚男                
  5月1日,改造提升达一年之久的朱家峪景区正式精装亮相。4月30日,本报记者替市民先睹为快,看看景区有哪些亮点。古村三面环山北侧建有城墙,由青石铺就双轨古道可通向全村。“闯关东”文化是景区核心,游客不仅能看还能体验“闯关东”的艰辛。村内建有石拱立交桥既能防洪又能方便交通,景区内夏季可现“泉水青石板上流”的美妙景色。游客也可在景区内体验知青生活,观赏传统农耕用具,增长知识。
  古村三面环山
青石古道畅通

  记者从济南驱车赶往朱家峪村。从济南沿经十东路一直到章丘市,从章丘市继续东行4公里左右至官庄镇。在经十东路南侧,记者见到了“朱家峪”的牌坊,顺着道路向南行驶2公里左右就能来到朱家峪村山门前。从经十东路通往朱家峪村的道路已经铺置一新,共有双向4车道。
  游客到达朱家峪村首先会到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有医疗中心、卫生间等设施,东侧为大型停车场。从山下望去,朱家峪村三面环山,东侧为白虎山、西侧为青龙山、南侧为笔架山和胡山。整个村子的形状呈南北狭长。
  村子北侧修建了城墙,当地人叫圩子墙。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村民当年用它来抵御盗寇,全长1.5公里,有中、东、西三个门,中门被称为“礼门”。
  记者登上“礼门”远眺,古村仿佛端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进了礼门就踩上了由青石铺成的双轨古道,青石古路上有沉睡了四亿年的三叶虫化石。
全方位体验
“闯关东”文化

  电视剧《闯关东》风靡全国,主角“朱开山”就是来自于章丘朱家峪村。对山东人“闯关东”文化展示是朱家峪景区最大的景色。景区内设有闯关东文化展馆和闯关东体验馆。
  在展室内,不仅能见到“闯关东”的文物,最大的亮点在于能体验闯关东时的丛林狩猎、林场伐木、激流放排、冰街雪墙、深山采参等项目,体验闯关东时的艰辛。
  体验馆的核心区域是渡海历险和狗拉爬犁项目。为达到最佳观赏效果,馆内设5D影院和球幕影院。渡海历险体验区设有包裹感极强的球形幕,记者戴上景区提供的眼镜后,体验到了与鲸鱼擦身而过、海上狂风雷电、遭遇日俄海战等惊心动魄的场景。
  体验馆的西侧为闯关东文化展馆,该馆共分为四大展区,包括16个展室,第一展区是概述和历史背景,第二展区是闯入关东,第三展区是融入关东,第四展区是“闯关东”精神。在这个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从清朝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前近300年“闯关东”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山东人“闯关东”的精神。
康熙立交桥
已经三百岁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南走去,会看到古戏台、汇泉桥、朱氏祠堂、进士故居等古建筑。  在景区内,可见到两座石拱立交桥,有学者曾考证,这两座桥应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桥上篆书“康熙立交桥”几个字。据景区负责人介绍,因为古村群山环抱,每到雨季,山水顺坡而下,为了防洪和方便交通修建了两座石拱立交桥。
  记者估算两桥相距10米,呈八字形横跨街道,也就是行洪时的水道。旱季桥上下皆可通人,而到了雨季,桥上可通人,桥下可行洪。虽历经近三百年的雨水冲刷,这两座桥依然屹立如初。
体验知青
学习农耕

  经过改造提升的朱家峪景区还有两大亮点,打造“知青”文化的知青之家和展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农耕博物馆。知青之家共分为知青文化展示区、知青生活体验区和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三个展区。
  在知青之家,记者见到了上世纪多种六七十年代的旧物,如茶壶、茶杯、被褥、书籍。在“知青之家”,还有演员表演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歌曲、革命舞蹈。“知青之家”也有知青体验项目,游客可全程参与出操、敲钟、吃大锅饭、劳动体验等活动。
  在农耕博物馆内,游客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的各种农耕用具,如镰刀、纺车、陶陶罐罐等,种类较为齐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