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常“打补丁”,不如更新换代
2014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彭磊          

  近日,据市民反映,泉城路的石板路面又出现了凹陷的情况。记者调查发现,泉城路路面目前已有30多处石板松开,虽然较以往动辄成百上千块石板破损情况较轻,但泉城路石板损坏仍是令人头疼的老问题。(详见5月5日《齐鲁晚报》C03版)
  作为省城的一条主干道,途经闹市和市区几大景点,泉城路车流量大、人流密集,承担着重大交通枢纽功能,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这个条件下,泉城路的石板路面屡屡破损,需要经常性地耗费财力反复修补,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必然”事件。其实在笔者看来,“人为”因素才是罪魁祸首。
  泉城路在2002年正式开街时是一条准步行商业街,道路的定位决定了泉城路的设计特点是以步行为主,有限的承重能力则根本满足不了大型车辆的通行。后来开通了公交车,笔者观察到,一些小型货车、面包车也跑上了泉城路。道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就是路面使用寿命的递减,出现路面破损实属正常。
  但让人纳闷的是,泉城路开始通行机动车后,相应的道路硬件条件却并未升级。对破损石板修补,还停留在“打补丁”的层面,坏一块换一块,而非在整体上进行“大换血”,道路前期规划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后期维护又缺少大局观,怎会不陷入“补了就坏、坏了再补”的恶性循环?
  据了解,泉城路快车道石板维修问题向施工单位进行招标,预计5月中旬开修。既然是招标,对施工单位加强行政监管、认真核查石板底、接缝处等“小地方”的纰漏,显得尤为关键。杜绝招投标期间、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情”,有力的监管才能避免年年破损、年年返修的尴尬。
  目前,泉城路中间已经成了机动车的“主战场”,再走“步行街”的路,显然容易出“状况”。对破损的石板小修小补,次数多了,花的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并且解决不了什么现实问题。相对于数次返工维修的开销,路面全面“更新换代”所付出的成本,不见得会多。这样一来帮助机动车远离了颠簸,让交通更顺畅,二来还能节省时间和公共资源、少花冤枉钱,岂不妙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