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驾庄村民自愿捐赠木车轮、耧车、鞋撑子……
小乡村建起首个民俗博物馆
2014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5月5日讯(通讯员 张长青 姜峰) 峄山脚下有个名叫留驾庄的小乡村,虽然不大,却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在该村新建社区的西南角,有座老房子,那是富裕起来的留驾庄村村民们自发建起的邹城市首个乡村民俗博物馆。
  推开老房子院门,仿佛步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时空。木车轮、耧车、石磙、粮食囤……许多现在人们难以叫上名的老农耕用具摆在地上。院子里还摆着碾子、石质氨水罐、烧制粮食罐,甚至一些牲畜用过的食槽也在其中。博物馆虽然不大,却颇具匠心,物品按类别展出,每件都有介绍牌。
  “把这个水斗放到井里,然后转这个轴,水就打上来了,一点也不漏。”“驮篓套在牲口身上,庄稼人就走街串巷。”75岁的留驾庄村村民赵忠奎,自愿担当起民俗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他边介绍边示范着老物件的用法。在院落东边的一间展厅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染缸。“这些染缸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既可以染布匹,也可以盛粮食。”赵忠奎介绍说。
  博物馆一楼和二楼的展品一件接一件。纺车、白蜡条做的烘筐、食盒、鞋撑子……还有各种农具,墙上图片表现的是原先当地农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古谚语。
  据留驾庄村支部书记赵中海介绍,民俗博物馆从2012年11月份开始筹划,共380多平米,博物馆内所有的展品都是本庄村民自愿捐赠的。“现在,附近村子里的学生们经常成群结队的过来参观。”赵忠奎说,每当看到这些物件,自己都会想起父辈留下的汗水。“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赵忠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