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居上的盎斯洋行
2014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盎斯洋行是德资洋行,成立于1880年,经过艰辛努力,到1886年在朝阳街北端建立了自己的二层办公楼,一度还曾作为德国驻烟的临时所在地,因而被人注目。
  盎斯洋行资本雄厚,又兼从了实业生产,因而成为烟台商界翘楚,每年营业额巨大,主要经营进出口和保险业务,也染指航运。
  在进出口业务中,该行是烟台第一家经营进口西药及医疗器械者,后来更垄断了烟台的西药市场。
  这很不容易。当时国人有病只信中医,穿灰长袍的郎中远比穿白大褂的大夫有威信。宁可花大钱去买丹膏丸散,也不吃价格便宜的药片。盎斯洋行借助于教会的力量,先是垄断了基督教长老会办的毓璜顶医院全部药品,继之连法国医院的X光设备也由它提供。烟台山医院的前身就是后来成为法国医院的“施医所”。盎斯洋行包揽德国拜尔公司出口烟台的全部产品。朝阳街上后来开办了十几家西药房,都只能当盎斯洋行的代理店,兼卖西药的中药房也得从盎斯洋行进货。于此而形成了一个错觉,似乎烟台有德国医院。北大街7处古建筑修复,某小报就出现过此议。这涉及到一个历史问题:西方宗教在烟台的传播状况。在开埠之前,基督教早已在烟台抢滩登陆,盎斯洋行建楼是在开埠已经25年之后,德国人只能后来居上。他们在烟台打不开局面了,这才转而进军青岛,在那里留下了众多的天主教遗址,后来还修筑了胶济铁路。种种大的商业行为岂是一个盎斯洋行可比?盎斯在烟台也是一枝独秀,缺乏规模效应。
  盎斯洋行经营出口的产品有茧绸、绣花、花边等手工业产品,此外,出口肠衣也发了大财。还应当提到它对烟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港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盎斯洋行是近代烟台市一家从事花生出口的外国公司,当时花生已经从蓬莱推广到栖霞、牟平、文登等地,但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它的出口价值。盎斯洋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它的骨干员工,很多都是居住在烟台多年的“烟台通”,如20世纪初期的股东布西和斯科米德都在烟台住了40年,还有奥托·安慈等,是经办柞蚕出口的先驱。他们驾轻就熟,到胶东腹地去高价收购花生,出口到欧洲,后来甚至形成了体系,若干经营出口花生业务的外商,离不开烟台的花生,烟台花生的丰歉直接关乎到他们的利润,花生出口成为烟台外贸的“拳头产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