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盛赞单身母亲义举
16岁孩子未来成长成关注焦点
2014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5日讯(记者 张焜 见习记者 杨帆)5日,记者从潍坊市红十字眼库了解到,44岁单身母亲卢国勤的眼角膜确认能够用于移植。她奉献社会、延续生命的愿望能得以实现。在为卢国勤的义举感动之余,更多的市民开始关注起小卢未来的生活。 
  5日,潍坊市红十字眼库主任王继兵教授告诉记者,经过潍坊眼科医院专家的严格详细检测,确认卢国勤的眼角膜情况非常好,可以用于活体临床移植。
  本报报道了卢国勤的义举之后,众多读者通过各种形式“点赞”。在对卢国勤的行为表达感动之余,许多市民也大加赞扬小卢这个坚强的孩子。
  小卢目前还在学校继续学习,由于住校,暂时不方便联系。王继兵说,卢国勤生前家庭困难,曾受到过社会捐助,生命垂危之际,想通过捐献眼角膜的形式回馈社会,延续生命,她的这一夙愿能够达成,作为医务工作者,也为此感到十分高兴及感动。她的儿子小卢,作为一位中学生,在她去世之后,能够忍住悲痛联系红十字会捐献眼角膜,也值得大加表扬。 
  潍坊市民周先生给本报微信(Q8073110)留言,小卢不可能一直在学校生活,如果放假,他该去哪里呢?家中已经没有母亲,父亲可能已经有了别的家庭。虽然有舅舅、舅妈,但他们远在临朐,也有自己的家庭。小卢很可能会感觉到孤单。拥有一个“英雄妈妈”的这么一个坚强孩子,应该让全社会给予关怀。
  一位法官专门给本报打来电话说,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安身的家。父母离异、无家可归,时间一长,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经济资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温暖,“家庭”十分必要。当然,解决起来却十分困难。
  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小卢生父还健在,其父亲看来也并不是不照顾他。希望小卢的父亲能够给他一个家庭,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能否实现还不得而知。 
专家有话说: 近一段时间对孩子成长很关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慕海容认为,卢国勤的行为,其实是临终前给孩子最后一次、最关键的教育:社会是有爱心的,会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去帮助别人。小卢作为一个孩子,能够理解母亲回报社会的想法,把母亲的临终嘱托当回事,信守承诺,说明他的品性非常好。 
  她说,因此在卢国勤去世之后最近一段时期,是让小卢保持好品性的最关键时期。作为小卢的近亲属,无论有什么情况,都应该表现出能够接纳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让他感觉有爱。这样,让孩子看到社会好的一面,才能够让孩子继续对社会、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小卢正在价值观形成的青春期阶段,这个时侯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否则以后可能仅仅一件不好的事情,他就会放大到所有事情、所有人身上,到那个时候再纠正就难了。 
  慕海容特别提醒,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接纳行为、语言要全面、细致。这个时期的孩子很要强,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聊天,不能作为一种“施舍者”,去给他强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样反而会让他觉得大家都是在可怜他。关键时刻,相关专家的介入指导也十分必要。 
  也有市民认为,小卢的家人们可能会做得很好,现在大家应该保持关注,但不要太多进行干涉。愿好孩子以后能有一个美满的生活。
本报记者 张焜
见习记者 杨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