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上京“恳谈”积极靠拢中关村
多圈环绕下的“德州计划”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敏
  穿城而过的京沪高铁,使德州步入“高铁时代”,成为北京1小时都市圈重要的节点城市。德州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说,京沪高铁开通后,德州实现了1小时进京、半小时入津,今后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医疗养老项目,德州有天然的交通优势。近几年,德州政府已频频和京津接触,在科研合作、企业招商、人才引进方面,都有不少动作。
  理想对接:
“零污染”企业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污染项目集中迁往冀中南地区,重点项目迁往沿海地区。其中,德州将在这块大蛋糕中,争得哪一杯羹?“
  污染项目,哪里都得慎重引入;重点项目,哪里都想积极引入。”德州市政府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说,德州正在努力创造条件,引入重点项目。
  “去年,德州市卫生局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签署了医疗卫生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医疗合作。”德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德州新区的环境绿化越来越好,还是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生活成本、经营成本均非常实惠。这种后发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医疗养老业。
  该人士表示,养老是一个朝阳行业,有了医疗实力的保驾护航,能促进养老产业更顺畅地发展。“养老行业属于服务业,零污染,还能带动就业。”德州市养老行业人士介绍说,目前,德州民办养老机构多数微利或亏损经营,仅德城区民营养老院平均空床率就达50%。未来和京津合作医疗养老,德州有很大的空间,但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改善空气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等。
  总部经济也是德州重视的。目前,德州总部型前期项目有3个,投资均超1亿元,分别是百仕达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中商产业智慧总部基地和恒川运城徽商徽企综合基地。其中,中商产业智慧总部基地以区域自身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研发、产品展示、企业孵化、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为支柱产业,同时具备多功能复合型的智慧产业总部基地。目前该项目与德州市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已正式签约,计划2014年开工建设。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已与中纺、中节能、中建材、中商等11家央企建立密切联系,中建材三新产业园、中商智慧总部、中矿低碳环保装备、中国地理标志企业基地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利税过亿元的项目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生根。
市场反应:
科技创新企业少

  事实上,多年前,德州早已不局限于省内,将目光瞄向北京、天津和河北,并作出了不少努力。
  去年11月和12月,德州分别在北京、天津举行了融入首都经济圈和渤海经济圈合作恳谈会,签订各类战略合作协议30项、投资合同82个,涉及总额1330亿元;签订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合作项目39个,引进高端人才68人。
  目前,在与清华大学合作方面,德州市有2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研发项目合作,聘请高端人才担任技术顾问,引进高层次人才(硕士以上研究生)10多人;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培训党政干部、企业家300多人次。
  2013年11月22日,山东德州融入首都经济圈合作恳谈会暨北京德州商会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德州市政府分别与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委合作办、中国节能集团公司等19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投资合同64个,涉及投资总额1100亿元。签订人才支撑计划合作项目24个,引进人才45人,其中包括3名“两院”院士和1名“千人计划”专家。
  “高端人才是德州的‘短板’,近年来,德州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士说,国家级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优质平台,已拥有光热利用、光伏发电、中国太阳城、中国压滤机之都等“八大国家级品牌”,培育形成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但目前来看,开发区内的科技创新企业还是比较少。
  如今,天津(红桥)—山东(庆云)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异地共建飞地经济示范区,已吸引15家央企名企进驻。同时,德州还分类推进企业上市,力争每县市区一家企业上市成功,全年完成直接融资253亿元;实现企业私募债、集合票据、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县域全覆盖,确保2支债券进入程序操作或完成发行;力争成为国家和省开办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试点城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