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数字与玫瑰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山东的响马,安徽的贼”,这句老俗语似乎在中国流传甚广。网上有篇漫谈山东响马和巨野教案的文章,说据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原兖州(现济宁市)、曹州(现菏泽市)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匪患重灾区。所谓的“山东的响马”主要就是指这一地区的土匪强盗。而发生在1897年的“巨野教案”,“闯祸”的就是巨野县大刀会的成员们。
  “人文齐鲁”编辑了不少有关山东近代史的文章,似乎总也绕不开“巨野教案”:青岛的门户大开、胶济铁路的开工建设、山东中学教育的发展,总会提到因“巨野教案”而起的《胶澳租界条约》……巨野教案,是影响山东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可谁又能想到,山东电力的发展,其起点竟也是这“巨野教案”。《胶澳租界条约》签订、青岛被德国人占领之后,一位名叫朴尔斯曼的德国企业主在胶州湾东岸的一片荒滩之处搭起简易厂棚,安装了2台50马力的柴油机开始发电。于是电力这项先进的技术,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垂青”了青岛,山东人被动地接受了“神火”。作者李学广在《山东最早的电,因“巨野教案”而来》一文中告诉我们,山东电力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前后算起来有近33年的时间掌控在殖民者和侵略者的手中。一部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史,几乎等于一部电力发展史。历史是最伟大而深刻的教师,它告诉我们,不了解历史,就很难恰当地认识今天,把握未来。
  这个周末,大众讲坛在省图书馆有三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其中,“带着数字和玫瑰旅行”引起了我的注意。浙大的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将“跨界”与大家谈诗歌、聊文学,15岁考入山东大学、31岁晋升教授的这位“东方之子”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学究,相反,他出版过诗集、随笔集、游记、摄影集等十多部,《难以企及的人物:数学天空的群星闪耀》曾获文科最高奖,据说莫言都为其写了推荐语——“我读过蔡天新的诗和散文,很有文采,知道他是数学教授,更添几分敬意。其实数学与诗歌是有联通渠道的。”很佩服这样的人,做一位数学家和做一位诗人,也许是天底下最难的两件事,因为数学注重逻辑性思维,而诗歌天生与浪漫为伴。那么,蔡天新是如何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数学的理性与文学的感性结合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还是去大众讲坛寻找谜底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