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高速”,男篮如何“超车”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叶嘉利     

  与山东男篮相伴12年的黄金集团,一朝挥手作别深藏功名,继任者山东高速集团走上了台前。拥有这么一个实力强大的“新东家”,山东男篮的未来充满希望。但要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尚需各方面继续努力。上了“高速”,如何“超车”?当务之急,是要理顺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向市场要未来,以管理促效率。
  篮管中心刚刚宣布,CBA将增加两个名额,条件是加盟费3500万元。3500万这个“门槛”不可谓不高,但仍然有多支NBL球队对于这两个名额趋之若鹜。这说明,CBA的品牌价值在增长。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带来了更高的市场预期。近几年来,CBA联赛中自身造血能力比较强的队伍,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虽然他们的经营模式各有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都尊重球迷的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而那种政府牵线、企业埋单,“赔本赚吆喝”的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瓶颈。
  山东男篮自1995年加入联赛,一直是CBA的老牌劲旅。但长期以来,俱乐部的市场经营,始终没能与时俱进。如今的主场上座率,较之早年的“三驾马车”时代,恐怕都有不如。前一个赛季,山东男篮历史性地杀入总决赛,一度让山东男篮主场爆满,但票务经营能力的不足,引发了不少争议;而上赛季又没能把握住良好的势头,遴选了相对便宜的大外援哈维,最终在伤病的打击下,无缘季后赛。
  为什么山东男篮总是“人红戏不红”?从根源上说,还是俱乐部、赞助商与体育局三方之间的责权利分配不明确。作为主管部门的体育局,一直拥有着对梯队建设的绝对话语权。如果全运会和联赛发生冲突,那么俱乐部很容易碰到人才匮乏的窘境,这在上赛季尤其明显。而赞助商只掏钱不主事,久而久之必然会热情消退,最终缩减投入保本经营。如此一来,球队便更加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在告别山东男篮之际,黄金集团董事长于常青表示,“就像干部换届,五年一届,我们已经干了两届多了”,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企业投钱搞俱乐部,理应成为一种利好,而不是一种负担。换了新东家,也应该有新活法。山东高速作为实力雄厚的企业,这些年发展突飞猛进,经营市场打造品牌的能力有目共睹。在入主山东男篮之后,我们希望高速集团能够锐意改革,让山东男篮与母体企业一样成为行业龙头,真正地拥有冠军气质。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新的山东男篮更多的支持与保护,让这支老队伍焕发出新的神采。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有了新东家,自然要有个新气象。上了高速,掉头和倒车那可不行,超车前进才是唯一的方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