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不吃饭被老师打手
适度惩罚底线在哪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孩子在幼儿园,因为不听话而被老师“体罚”的现象经常发生。遇到这种情况该不该去跟老师对峙,很多家长都很纠结。专家表示,适度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遇此情况家长应与老师及时理性沟通。
  本报见习记者 魏新丽     

孩子不吃饭被打手,妈妈纠结是否该质问
  近日,网友“1356241022”在济南妈妈论坛发帖求助,称“孩子在幼儿园因为不吃饭被老师打手了,该去质问还是隐忍?”
  网友“1356241022”在帖子中说,孩子入园一个月了,一直挺好的。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孩子在幼儿园竟然被老师打手并且被扭脸。原来,孩子一直不愿意吃饭,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吃饭,使出“打手”这一招数。这之后,孩子吃饭问题解决了,但是该网友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
  关于这件事情,这位妈妈一直在纠结是不是应该去找幼儿园反映。“如果跟幼儿园反映了,以后不那么照顾孩子了怎么办,总不能饿着孩子吧。实在是纠结,说吧,怕以后不管孩子吃饭,不说吧,又担心还会发生打孩子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啊?”
  是质问还是隐忍,跟帖的网友们意见也不统一。网友“茗浩”说:“孩子不能惯,老师打手,说明人家很负责地管你的孩子。”网友“lisa0925”则表示,“在家里孩子犯了错误也是要惩罚的,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不吃饭的话,老师怎么办?家长会不会有意见?”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老师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qjj宝宝爱妈妈”建议马上换学校,她说:“咱们出钱上幼儿园,按理说俺们就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凭啥咱们出钱上学,还得让老师打孩子?”
专家建议:应及时与老师沟通
  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涛说,在平时的咨询中,类似的问题很常见。不少家长都会对老师惩罚学生的行为表示很纠结。他表示,“打手”等惩罚措施也是一种必要手段,遇到此事家长要学会理性沟通。
  济南有句老话,“褒贬是买主儿,喝彩是闲人”。老师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反而说明老师不够用心,不见得是好事。张洪涛说,关于老师惩罚孩子的现象,不能一竿子打翻。因为吃饭问题打孩子,说明她因为孩子吃饭问题而内心着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老师的职业素质不够高。
  张洪涛说,在有些场合,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韩国政府就有规定,对孩子可以使用打手、打屁股等不会造成身体损伤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疼痛,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便于给孩子确立规范。适当的创伤性手段是行为心理学上必要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但不能常用,同时要有一定的限度,以及因人而异。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就自己的教育方式,事先跟家长进行沟通。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比较调皮,使用罚站等手段可以起到较好的惩戒。但是对于内向、害羞、自尊心强的孩子,这种手段反而会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张洪涛说。
  而一旦遇到上述事件,作为家长,应学会理性处理。“家长应该及时与老师见面沟通,不能以暴制暴,也不适合隐忍。”张洪涛说。“用和善的语气,跟老师当面说清楚情况,表达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的希望,可以使双方消除误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