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板车到沃尔沃,物流变得“高大上”
烟台物流发展不到20年,运输车队趋向国际化,发展锁定全球化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
  60年前,海阳市小纪镇亭儿崖村20岁出头的纪忠邦用小推车推着家里养的一头肥猪,边走边卖,一路推到了烟台市区。又批发了一车冻鱼,一路卖回了老家。走一趟挣两份钱,对寒冬腊月里赚的这点辛苦费,纪忠邦很得意。
  当年这种方式,到如今有了延伸无数倍的发展,现在,我们称它为“物流”,一个刚在中国引用了不到20年的新生词汇。
  从大板车到沃尔沃,从不专业到“高大上”,这期“30年口述史”我们关注烟台物流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清源
  “最初就是做运输,听说哪有活儿就去干,要是挣够1000块钱,就买箱易拉罐啤酒犒劳下自己。”
  “现在各种条件好了。最初开的卡车都是十几万元或者20万元的,全靠人力装卸。现在最好的车都能有一百多万元的斯堪尼亚、沃尔沃等,很多设备也能够代替人力装卸。以前是‘吃不饱’,现在是‘不够吃’。”
——于成玥

从“不专业” 走向国际化
  据了解,物流这个专业术语,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国内的,以前在国内称为运输车队或者搬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烟台改革开放初期,物流最初的表现形式,甚至是人力加大板车,有个仓库或者有辆车就能干。而如今,烟台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
  深国际北明全程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王福田说,“过去哪有这么专业,有辆车或者仓库就能干,有时候甚至是大板车都行。”
  “等到2008年的时候,烟台一共有两千多家从事物流行业的,城市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以上的公司有八百多家。”
  2007年,烟台市领导亲自带队到深圳招商引资,在香港主板上市,拥有深圳航空、深圳高速等大型企业的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烟台投资控股,北明由一家烟台本土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深国际北明全程物流公司。合资之后,北明开始走上国际化路线。去年下半年,深国际确定在大连和烟台投资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项目,各投资20亿-25亿元。
  王福田如今还是多所驻烟高校物流专业的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2000年之前,高校都没有本科专业,物流更像是一种民间传统业务。现在物流的研究生甚至博士都有了,有了高端人才,才能真正和国际接轨。”王福田说。
以前“吃不饱” 现在“不够吃”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发展路线,个人有个人的成长经历。1996年,26岁的于成玥靠双手和一辆货车开始了他的创业路。“最初就是做运输,听说哪有活儿就去干,要是挣够1000块钱,就买箱易拉罐啤酒犒劳下自己。”回顾最初的工作状态,于成玥说。如今18年过去了,于成玥靠白手起家,创建了自己的烟台金利达物流公司,成为一站式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13万平米的自营物流园区。
  一路打拼过来的于成玥回顾以往,不免一声叹息。他回忆起1998-2000年很常见的场景:因为海运条件有限,经常有些发往大连的货物没法上船,就是找了关系也没有票,发货的老板们和司机们就在港口外面等,一天、两天、三天……一些不耐放的水果、海鲜就这么放坏了。“老板们就扎堆在大门口哭,都是些大老爷们,眼睁睁看着货烂,真是没有办法。不能发船,司机们就领不到钱,有时候老板们直接把烂掉的货物扔在车上,走人。”
  同样的,那时候因为车少路窄,很多路没有开通,只能走国道,跑趟广州要四五天,而现在只要30个小时就够了。空运因为航班少,飞机小,能承载的货物少,也经常是拉着货物去了机场又拉回来,如今不仅能满足需求,烟台的物流企业还能走国际航班,把货运到国外。
  “现在各种条件好了。最初开的卡车都是十几万元或者20万元的,全靠人力装卸。现在最好的车都能有一百多万元的斯堪尼亚、沃尔沃等,很多设备也能够代替人力装卸。以前是‘吃不饱’,现在是‘不够吃’。”于成玥说。
聚集世界海产品 冷链物流将华丽升级
  烟台安德水产(集团)公司董事长丛滋岗觉得,他的日子过得很有意思。像往常一样,如今每天下午,他都要开车4公里,到公司新开发的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工地上转一圈,这里的每一层阶梯、每一堵墙面,他都了然于胸。实际上,这是一个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米,总投资约45亿元的大项目。
  “基地的冷库采用新式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全部实行全自动化作业。集捕捞、制造、采购、集装于一体,是世界上首家采用这种模式的冷链物流基地。”丛滋岗说,按照计划,基地完全运作起来后,每天将有价值80亿-100亿元的固定冷链货运在流通,同时还有无法预估的电子商务、现场贸易在进行。
  基地将汇集全球水产品以及海内外客户,来烟台洽谈、采购、展示和交易,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原材料采购基地和远洋渔业国际贸易区。同时基地将汇集各国渔船来烟卸港,拉动专业港口建设,成为全球远洋渔业港口集散地。
  说着心中早已想了无数遍的设计方案,丛滋岗脸上微微笑着。他说,这一切他已经想了十几年,他去过四十多个国家,其中大部分都有沿海城市,每到一处他都在想象他国冷链物流的优势如何与烟台对接。“现在赶上好时候,终于快要实现了。”丛滋岗说。
  “未来烟台将逐渐聚集全世界的海产品,慢慢取代韩国和日本以及周边城市地位,加快实现‘终端’城市到‘中枢’城市的华丽转身。”丛滋岗肯定而坚毅地说。
市政府规划,再促物流新发展
  烟台市物流协会评估办副主任封建东曾是物流业的一名业务员,物流协会成立5年来,他也感受到了业内强大的变化。
  据介绍,烟台依托龙大、安德水产、东方海洋等食品加工、仓储、配送模式,形成了食品冷链物流业务;依托苹果、莱阳梨、樱桃等水果冷藏运输方式,形成了农副产品冷藏加工物流业务;依托瑞康医药、康诺盛世医药和国药控股等的药品分销及配送业态,形成了现代医药物流业务。
  5年来,全市动产质押监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仅烟台交运集团、北明全程物流、海通物流、龙口海达、福昊物流等协会部分会员企业总业务就达到1000笔,服务企业超200家,总融资额度超100亿元,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职工稳定的问题,也拓宽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交通与物流科科长于桂旭透露,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烟台市政府正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让烟台的物流企业更有秩序、更加规范,目前初步政策意见已经制定,正在修订,将尽快促进新政策出台,让烟台的物流业发挥行业特性,在提升自身优势的同时,促进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
全烟台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48家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交通与物流科科长于桂旭介绍,烟台市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48.27亿元,占GDP比重4.3%,增加到2013年的279亿元,占GDP比重为5%,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2%。目前,全市从事运输、仓储、货(船)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规模以上企业约2000家,从事物流链两个环节以上的企业有八百多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超20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4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物流企业24家。目前,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心)达到二十多个。
  其中,水路运输物流方面值得一提。烟台港工作人员介绍,20世纪50-70年代,烟大航线只有客运班轮。1989年1月17日,“天鹅”轮首航成功,开启了渤海湾第一条客运滚装运输线。“滚装运输”是指,使用“滚装船”连车带货一起装运的一种水路运输方式。自此,烟台港客运公司走上了“以客为主,客货兼营,综合发展”的道路。现在,在烟台市区港口,共有船舶274艘,总吨位89.6万吨,载重吨达到84.9万吨,完全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不管客运还是货运都运力充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