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张克祥垂危之际仍面带微笑
说服全家,他捐出眼角膜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克祥离世,家人悲痛万分。
  张克祥的身份证。
   本报记者 张焜 见习记者 杨帆 
  46岁的普通工人张克祥腿部患恶性肿瘤,靠化疗维持生命。他忍住病痛,生命垂危之际一直面带微笑,给家人减轻压力。为了实现为社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的愿望,他说服了全家人,毅然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7日,张克祥离世,成为潍坊市今年第五位捐献眼角膜的市民。 
病房哭声
  7日上午9点半,在人民医院二院住院部13楼病房中,已经闭上眼睛的张克祥安详地躺在病床上,床边的家人哭喊着他的名字。
  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递给张克祥妻子曾兆娥时,曾兆娥抑制不住心中丧夫之痛,顿时瘫倒在地。儿子小张一把抱住母亲:“妈,你还有我。爸爸不在了我照顾你,我一定争气。”一边安慰一边将母亲扶起。 
  仅有17岁的小张,现在潍坊七中读高一。“连爸爸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他就闭上眼了。”他扶着母亲,自己抹掉了眼泪。他说,爸爸虽然不在了,家里还有他,他一定要让妈妈过好。小张告诉记者,他还会继续要好好学习,报答社会,报答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亲戚朋友,照顾好妈妈,只有这样才能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 
  张克祥的老母亲站在一旁,一直用纸巾擦拭眼泪,浸湿了一张又一张。她的手里还拿着给儿子做的早餐。“我今天早上做了他最喜欢喝的小米汤,这还没等我送过来,就没了。”张妈妈无力握着记者的手,不住发抖。 
十年病痛
  曾兆娥告诉记者,张克祥生前是五金工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虽然夫妻两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两千块钱,但省吃俭用的话刚刚够。2004年,张克祥被查出患肿瘤之后,家里生活开始变得拮据。2009年开始,张克祥就没法正常上班了,由于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已经不能正常上班了。好心的公司老板知道情况后,即使他不上班,每个月也给发900元钱生活费。
  曾兆娥说,张克祥患腿部恶性肿瘤,后来扩散到肺部、脑部。从2009年开始,他就需要靠化疗维持生命。为了延续丈夫生命,一家人四处借钱,前后花费数十万元。家中欠下巨债,家人们也没有想过放弃。“我当时想,无论如何也要给他治病,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放弃。”曾兆娥说,4月20号上午丈夫一直高烧不退,后来住进医院。这才住了17天就走了,一家人都没想到那么快。 
微笑离世
  “他总是坚强的跟我们说没事,但疼不疼看他的表情我们都知道。”曾兆娥告诉记者,在患病期间,丈夫每天夜里疼痛睡不着,但是他一直面带微笑,很是坚强。 
  在生命的最后几周,张克祥多次明确地表示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家人一直不理解。前天晚上,张克祥又拉着妻子曾兆娥的手说,预感到他自己快不行了,但是他还有个心愿,希望能完成,那就是死后将眼角膜捐献出去。“死后把我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让别人代替我继续看世界,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我不能理解,也不赞成他的想法。但他那么坚持,不能不同意。”曾兆娥告诉记者,本来丈夫还想做器官捐献,但是因为患的癌症,而且已经扩散了,不适合再做器官移植,所以就取消了这个打算。 
  上午10点,潍坊眼科医院的两位工作人员成功摘取张克祥眼角膜。据潍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张克祥是潍坊市第五位捐献眼角膜的市民,也是七天内第二例眼角膜捐献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