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绘出3D地图,安全隐患可准确预报
发现事故到预警不用3分钟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查看某区域的地下管线。
   本报记者 臧振  通讯员 夏俊强 李玉
  淄博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运行,绘制了一张精确的城市地下管线3D地图,让稽查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安全隐患的预报预警。该系统是地下管线的“大管家”,是协助相关部门和权属单位进行管线管理、制定应急方案的智库,为淄博市民的“地下生命线”保驾护航。

1.
随时通过手机 查看管线详情
  目前,淄博市地下管网总长度达6000多公里。如此庞大的地下管线,用途、建设时间、使用年限、埋深等数据不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以前,我们的稽查人员进行日常巡查时,经常是漫无头绪地在城区‘扫街’,还得打电话到单位询问管道情况,单位工作人员再查找管线信息,稽查和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市管线处信息技术科科长孟慧说。
  “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运行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孟慧说,淄博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全都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不仅可以在电脑上查看,还能连接到移动终端上,“稽查人员在进行管线巡查时,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看管线的详细信息,并将实时巡查结果反馈到数据库。”
  市住建局一位稽查人员说,原先进行管线巡查,处理事故全程需要至少2小时,而现在通过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从发现事故到汇报到进行预警,只用不到3分钟。
2.
避免同一路段反复开挖和误伤管线
  登录“淄博市地下管线数据管理子系统”,选定淄博市内任一地区,都可清晰地看到该区域内所有的地下管线,分别用蓝绿红等不同颜色标注,在系统界面右侧,清楚地注有管线的起终点、埋深、管顶高程、管径、材料、权属单位等信息。
  据了解,之前,由于信息化技术落后等等,城建档案不全,会出现同一路段被反复开挖、误伤管线的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到周边居民日常生活。
  “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幅淄博市地下管线的3D地图。”孟慧说,在这张地图上,淄博市每一条地下管线的信息都很清楚。此外,该系统还为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权属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管理平台,地下管线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申请和协调。“例如,两个单位都想在5月上旬在张店华光路某一路段铺设管道,时间冲突,必须通过系统进行协调,调整时间。”孟慧说,这样,就可有效防止短期内同一区域的反复开挖,最大程度避免对现有管线的误伤。

3.
根据事故迅速形成 最佳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后,可以应用系统的管线信息,迅速判定事故原因以及影响范围,提出合适的抢修意见,形成最佳应急预案。”市管线处一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今年4月,张店金晶大道与潘南路交叉口附近曾经出现过一次管道爆管跑水的事故,附近居民区停水。“那次事故主要是由管道老化引起的,现在,通过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可以直接算出管线的到期时间,通知权属单位及时进行管道更换或维修,从源头上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孟慧说。
  在供水管线的子系统中,应用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应用,就像是在地下管线上安装了GPS,让抢修人员清楚地看到地下管线的情况,阀门在哪,漏水的位置在哪,等等。”淄博市管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确定事故位置,是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抢修,尽可能地减小对居民影响的前提。

  通过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做出模拟爆管分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