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商而城,因商而兴,“东方商埠”故事一串串
周村大街:百年旱码头仍峥嵘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从丝市街沿街的众多老店面上依然能窥探到当年丝织业的繁华。
  ▲大街南门立着旱码头的牌坊。
  ▲魁星阁。
  ▲周村大街上有很多特色小吃老店面。
  ▲周村古商城的建筑风格与山西平遥古城有些许相似。
  ▲周村大街上还保留有民国时期的人力黄包车。
   片/本报记者 王鸿哲 文/本报记者 李超 通讯员 张红霞 
  周村是因商而城,因商而兴,古时的商业由集市贸易和固定店铺两部分组成,也即是所说的“行商坐贾”。周村交通便利,又是宗教胜地,客商往来频繁,市场发展迅速,许多行商改为坐商,“五行八作”一应俱全。今天,我们从周村街道的名称上尚能感觉到“东方商埠”的昔日风华。
  周村丝绸业,从於陵古城算起,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明清时,周村丝绸重振雄风,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拥有独有的古代丝绸专业市场——丝市街和绸市街。上个世纪20年代周村有丝织业户300多家,产值达410万元,至50年代以前,周村经营丝绸贸易的有近百家。当时形容周村是“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
  今天从沿街斑驳的老店面上还能隐约寻到当年丝绸店的遗痕,永和、同和、恒和、谦和、同利……老字号折射着周村商民“和气生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个个看似不大的门面却掩映着三进四进的院落,客房、仓库、帐房、马棚一应俱全。
  在周村有一条叫银子市的老街,顾名思义这里是当年周村的票号一条街。站在街的南头,放眼望去,不大的街面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最兴盛时,周村有钱庄票号108家之多,资本总额达600万两白银,银子市、票号衬托出周村当年银钱业的繁荣,说明百年商埠周村当时在北方、在全国的社会地位。
  银子市街两边的建筑风格与山西平遥古城有些许相似。这是因为当年在周村经营票号的以山西商人居多,所以带来了类似的建筑风格。每座建筑上都积淀着岁月的风风雨雨,也都有着古老的故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