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煤炭向化工机床等产业转型
辰龙集团:跨行发展突破瓶颈
201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本报通讯员 石中睿

  山东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2005年在整合郭庄煤矿、金达煤矿、级索煤矿三对矿井的基础上成立的滕州市属国有独资企业,煤炭产业是他的传统产业。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匮乏,除了在煤炭产业坚持科技创新外,近年来,该集团还大力实施“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了化工、机床等产业,为辰龙突破发展瓶颈。
与高校合作,探索绿色充填开采技术
  7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辰龙集团在煤炭产业上经过多年的积淀,具备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在滕州境内,拥有三对控股、两对参股矿井和一对在建矿井。
  在参观级索煤矿时,级索煤矿矿长鞠新志告诉记者,受原有煤矿开采工艺和村庄压煤等因素制约,地下煤资源不能完全开采,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们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在级索煤矿探研实施了建筑物下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工艺,也就是绿色充填开采技术。“该技术以城市建筑废弃物为主料,创新条带充填开采技术,置换出大量原条带煤柱,能够实现村庄下充填开采。充填开采技术在级索煤矿的运用,可采出井下呆滞煤量,不搬迁村庄,实现村下压煤的完全回采,可多采出原煤350多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0年以上,预计可增加产值26亿元。同时每年可置换煤炭约30万吨,处理建筑垃圾约25万吨,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保护了矿区生态环境。”鞠新志说。
  据鞠新志介绍,目前级索煤矿正进行年产30万核能改造,改造后矿井产量将全部依靠充填开采达产。级索煤矿充填开采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鲁南矿区乃至全国其他矿井在解决村庄下压煤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具不完全统计,仅枣庄地区境内‘三下’压煤储量达6亿吨,如果通过充填开采可回收至少5亿吨煤炭资源,产生经济效益3750亿元,可减少排放固体废物6.8亿吨。”鞠新志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创新真的越来越重要,新的技术推动了我们企业的发展。”
化工、机床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辰龙集团在煤炭产业遇到瓶颈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了化工、机床等产业。据辰龙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辉介绍,该集团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投资近30亿元规划建设了辰龙化工创业基地。目前,6万吨/年环氧乙烷、5万吨/年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加工、10万吨/年醋酸乙烯、10万吨/年低温乙烯仓储项目这四套大型化工装置已经建成投产。“这四套装置的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化工产品约21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不仅丰富了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产品品种,拉长了园区产业链条,而且填补了山东省化工产业产品空白,为企业科学发展建立起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刘辉说。
  刘辉还介绍,滕州虽然被誉为中小机床之都,企业个数达700余家,但长期以来存在着多而不强、低水平竞争的不利局面,为此,2012年7月他们全面接管鲁南机床公司,8月辰阳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开工建设,从此正式拉开了辰龙集团机械机床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序幕。“目前在建的辰阳数控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一个高端数控机床项目,建成后将为滕州机床市场带来更多的改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