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认识这样一位母亲。
  像大多数年近七旬,退休在家的老母亲一样,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每天早上,她推开24层卧室里那扇朝阳的窗户,呼吸着对面千佛山上吹来的晨风,做上几个伸展动作。早饭后,和老伴一人一副老花镜,把当天的报纸从头读到尾,再一起到楼下的花园里遛遛弯。周末花上半天工夫,精心调馅、和面,包上一顿满室生香的大馅饺子,给孩子们“打牙祭”……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家却没有一桩烦心事,老两口相濡以沫,儿孙们孝顺懂事,一家人和乐融融。“真是有福之人呐”,每当从别人口中听到这句话,她总是呵呵笑着:嗨,什么是福?一大家子平平安安就是福呗!
  可我知道,她晚年清享的每一笔“福”,都是靠自己前半生修来的。
  18岁那年,村里有人上门说媒,提亲的对象是八里地外一个村子的现役军人,独子,父母年事已高。进了这家门,就等于过上了侍奉公婆、料理家事,且与丈夫长期分隔两地的清苦生活,尽管小伙子一表人才,周围十里八村的姑娘却无人愿嫁。她爹去这户人家相亲,回来后,听说对方家徒四壁,却贴了满墙的“五好战士”奖状,她红扑扑的脸蛋上,大眼睛忽闪放光:这门亲事,我应了!订婚3年后,21岁的她披上嫁衣,22岁上做了母亲。
  丈夫在离家万里的地方参军,她一人拉扯两个孩子,还要伺候公婆、挣工分、种自留地,再重的活无人可分担,再大的事无人可商量,百十斤重的红薯,一咬牙就挑在肩上,比男人还能扛。那年,她害了很重的眼疾,疼得起不来床,模糊间听到两个孩子站在床前饿得直哭,婆婆倚在门口唉声叹气,她咬牙下地,摸索着做了顿不知什么滋味的晚饭……很多经历,是我们这代人听上去根本无法承受的,她却统统扛下来、消化掉——以一个母亲孱弱的肩膀。
  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依然是全村最心灵手巧的妇女。在自家小院里种些花生、西红柿,归拢得井井有条,全家老小一年四季的衣服都靠她一双手,用碎布头拼起来给孩子做的“百家衣”,居然成了村里人竞相模仿的时尚。
  公公去世后,她追随丈夫去内蒙、来济南,一路都把80多岁的老婆婆带在身边精心照料,从城里买来的山楂糕、精细点心,她都给了婆婆,孩子们想吃一块,还是奶奶偷偷塞到衣兜里;饭菜上桌,老人不吃,孩子不准动筷子。以至于三个孩子小时候一直以为奶奶是妈妈的亲妈,而周围的邻居也误把老太太当成娘家妈。老人晚年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便侍奉床前,每天不厌其烦地擦洗身子、换洗床单被褥,直至把87岁的婆婆安详送走。时至今日,每逢传统节日,她都会在家中摆上公婆遗像,斟满两盏酒杯,亲手端上刚出锅的第一盘饺子。
  70年代末,丈夫从部队复原转业到省城一家大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她却执意出去找工作,在单位食堂谋得一份差事,天天凌晨4点起床,只为多加一个班多赚3毛钱。后来到印刷厂扛大包,依然像当年村子里的铁姑娘,比男人更能吃苦。再后来,为了工作转正,她一个高小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没白没黑的学,居然生生啃出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而且凭着一股子认真敬业的劲头,很快捧回了全国财会先进工作者奖状——那一年,她已经40多岁,大女儿都上班了。
  她向来主张女人不能全职在家,不管挣钱多少,一定要有自己的事做。而男孩子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两个儿子从小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换灯泡擦玻璃都要上。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她跟丈夫永远一个战壕,从不护犊子,在外面打了架,不管是谁,自己惹的祸自己承担,在她这里别指望得到一句安慰的话。小儿子有一次跟她顶嘴,换来爸爸一个响亮的巴掌和铭记终生的家规:不许对你妈有一丝不敬!
  在全家人心目中,她不仅是生活中的千斤顶,更是家庭里的主心骨。
  有此家庭地位,她却延续了老辈人“以夫为天”的传统,从不跟丈夫拌嘴,一辈子相敬如宾,“他脾气急,我就让让,不跟他争,有一方肯退一步,想吵也吵不起来”。小儿子结婚前,她特意拉到一边谆谆叮嘱:男人最重要的是有海一样宽广的心胸,要学会包容妻子的缺点。很多母亲恨不得把孩子拴在裤带上,她却聪明地选择放手,“你有你们的二人世界,我和你爸也有我们的生活,回家住最好别超过两周,一起生活久了难免勺子碰锅沿儿,距离才能产生美……”
  虽然出身农村,她却很讲究生活品质,虾皮一定要用水泡过,鲜姜刮去皮才能下锅,且拌得一手爽口的凉菜。“与时俱进”这个词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退休后学会了上网炒股,还跟QQ上天南地北的姐妹们视频聊天,每天读报看新闻,上至天下大事下到明星八卦她都门儿清,兼之思想开明,孩子们无论大事小情都爱跟她唠上半天。每次有亲戚来家中小住,让他们羡慕的,不是她的儿女们当什么官,开什么车,而是每天晚上,三个孩子的电话会准时响起,她则懒洋洋地斜倚在沙发上,接受儿孙们的嘘寒问暖,或是为他们指点工作生活上的迷津。
  她这一生,没有值得夸耀的事迹,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最大的成就无非是拉扯大几个孩子,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自尊、自爱、自立。但作为女人,谁又能说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比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孩子、经营好一个和睦的家庭更成功呢?
  这位母亲,就是我的婆婆——我敬重且依恋的妈妈,人生路上真正的赢家。她给我的感觉,是从不抱怨,而是张开双臂,坦然迎接生活带给她的一切,不管是好的或坏的,苦的或甜的。她用坚韧的品质和朴素的人生智慧,为“母亲”这个称谓做出了完美的注解。
  一位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能健步前行的强者,一位笑容温暖的母亲,一个内心有风景的女人。
  ——有这样的“修为”,她不享福,谁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