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桥韵
2014年05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振军             
  在济南城的东部有一座山,叫燕子山,也叫燕山,因形如展翅欲飞的燕子而得名。在山脚下,有一座桥,桥又因山而得名,唤作燕山立交桥。
  一提到桥,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水,可在这座桥下流淌着的,不是潺潺的流水,而是穿梭不息的车流。大桥建成伊始,我曾怀着无比崇敬的神情与之亲近过。十几年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再次回想起来,当年的影像依旧如昨天般清晰。
  清晨,站在远处,一看到这座桥,立刻就会想到龙。在清晨的薄雾中,这座桥犹如几条出水的青龙,时而冲入云霄盘旋劲舞,时而探入水中引颈穿行。一条条缠绕重叠的单行车道上下翻飞却纹路清晰有条不紊,一道道宽敞厚重的主桥桥面纵横交错却巧妙衔接四通八达,一辆辆穿行在桥面上的小轿车犹如青龙身上的鳞片,经晨光的照射,银光万点,朝气蓬勃。
  夜幕降临时,又会情不自禁地把这座桥看作一扇敞开的门。站在高高的门楼上,俯视城内,那些矗立着的高楼大厦和民房小径自顾自地张扬着个性。清泉,林荫,堤岸,还有霓虹闪烁。晚归的市民自在悠闲,大多骑着自行车回家。偶尔也会有几个骑着本地自产的“木兰”小摩托的人,穿梭在自行车的车流中。别以为他们是在跟时光赛跑,在他们的脸上,根本找不到匆忙的神态,只是为图个轻便罢了。在稍远一点的地方,一座座大家闺秀的山,一潭潭小家碧玉的水,正在傍晚的轻雾中上妆卸妆,都像戴上了一层面纱,朦胧中透着妩媚,轻柔曼妙而绝不轻佻妖艳。
  远处传来了几声犬吠,急忙回头、转身,视线立刻就跨出了济南城的门槛,赫然开朗,一种辽阔的感叹油然而生。不过,辽阔的城外倒不会让人感到凄凉,这里虽少了点小桥流水,少了点城市的繁华,却一点也不缺少生机,这种生机是绿色。在辽阔的绿色中,还有不少小红点在慢慢地点亮,那是富裕起来的庄户人家二层小楼上的大红灯笼。在灯笼的簇拥中,稀稀落落地新兴建筑正在拔地而起,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新开发区正在开枝散叶,看来,这里的人们也将要告别沉静的生活……。
  十几年过去了,大桥依旧傲然屹立,只是,它已不再是这座城市的门槛。在每一个桥墩下,大大小小的花坛,假山,流泉飞瀑,楼台亭阁和健身器材,石桌石凳,抑或书店,公厕,取代了当年的青砖漫地。从早到晚,散步的、打拳的、唱戏的、拉二胡的……人们俨然置身于公园之中。一座座高大恢弘的建筑已经跨过了这座桥,在当年的农田上生长、延伸。一条条笔直的街道,一片片整洁的居民小区,一家家鳞次栉比的酒店商厦,都像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呈现出一派全新靓丽的都市风景。
  这座桥,曾经一睹过百年奥运圣火的风采。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中华健儿们,也曾跨过这座桥,从古老的济南城集结到东荷、西柳,在刚刚落成的奥体中心里竞技角逐,奋勇争锋。一桌桌清香四溢的荷花宴,一坛坛天然泉水酿出的美酒,更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留下了一生的回味;这座桥,让趵突泉和百脉泉这对分嫁两地、遥寄乡思的孪生姐妹得以携手——携手拥抱新兴的城市;这座桥,让一条纵贯东西的百里经十路穿山过岭,肆意延伸,分属两地的灵岩寺和清照园变得不再陌生;这座桥,更让一座古城变得犹如一个刚刚睡醒的少妇,虽未施粉戴,却风韵十足,成熟中不缺秀美,灵动中不乏端庄,既平添了万种风情,又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朝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