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如此撒娇,观众知道吗?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艺谋沉寂多年后推出的这部《归来》,我的期待值本不是太高的,在商业的裹挟下,我们期待张艺谋回到《活着》的高度,已经是痴心妄想。为了证明自己依然文艺,张艺谋《归来》在形式上推行了极简主义,没有浓墨重彩,讲述一个隐忍的爱情故事,像极了暖版的央视“夕阳红”故事。应该说,张艺谋连我们最低的期待值都没有满足,尽管电影的名字叫《归来》,但张艺谋,已经回不去了。
  本报记者 倪自放    

◎纯爱
寻找失忆女友

  看《归来》之前,听到一个调侃式的对该片的评价,“该片是老年版纯爱剧,由此看出老谋子是多么缺少爱。”
  电影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最后三四十页,小说最后那部分涉及的,也就是个纯爱剧的素材:陆焉识平反回家后,却发现冯宛瑜得了失忆症,竟不认得他了。于是陆焉识就想方设法让她恢复记忆,但总是无功而返。电影中这些设置,小说的后三四十页都有了,张艺谋只是把这些小说中不太详尽的描述,扩大为老年版的《我的失忆女友》,或老年版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如果把电影中陆焉识想方设法帮冯宛瑜恢复记忆的手段连接起来,说《归来》抄袭上述两部作品,其实并不为过。比如一遍又一遍通过当年熟识的场景唤起记忆,这样的桥段,在无数讲述失忆的影视作品中已经存在,张艺谋却拿来当做一部电影的主要构成,这是张艺谋江郎才尽的表现吗?或者是张艺谋急于归来,在题材上的慌不择路?
◎伤痕
老谋子在撒娇?

  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曾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但这样的评价,对原著小说是过誉了,严歌苓和张艺谋都承认,《陆犯焉识》就是一部爱情小说,讲的是在大西北监狱里得不到爱的陆焉识,对当年没能珍惜冯宛瑜的爱追悔莫及。从这一点说,张艺谋将《归来》拍成爱情作品,倒是遵循了原著。
  尽管《归来》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不搭边,但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伤痕文学”味道,从丹丹告发父亲,到后来冯宛瑜因为遭受刺激失忆,也像极了三十多年前红极一时的“伤痕文学”。张艺谋对自己以爱情切入“文革”颇为得意,但《归来》是非常割裂的一部作品,一方面是内心的伤痕,一方面是不敢表达的敏感因素。这倒不能抱怨审查制度,而是导演过于矫情,既想表达伤痕,却语焉不详,老谋子如此撒娇,观众知道吗?
◎泪水
观众不知为何流泪

  老谋子的撒娇,也引来关于该片是否应该有泪水的争议。此前有媒体称《归来》“无美学、无思想”,是用苦难勾兑廉价的泪水。哭了,却不知为何哭,这是《归来》的尴尬之处。
  也许是片方宣发失误,泪水一度成为《归来》被热议的焦点,包括之前“斯皮尔伯格看《归来》哭了一小时”的传说,有媒体同行说,《归来》武汉看片时,确实有女观众从头哭到尾,但我观察的实际情况是,济南看片约30人的观众群,并无一个观众有明显的哭的表现,在郑州观影过程中,甚至有观众是笑出了泪,这些引人发笑的桥段,是在张嘉译、郭涛等客串明星出现时,也在陆焉识拎起饭勺准备替妻子报仇等细节处。有哭有笑,有吐槽,有感动,这是《归来》引发的正常反应。
◎极简
张艺谋依旧重口味

  “极简主义”,这是《归来》前期看片后得到的最多的好评价,也就是说,电影再无张艺谋以往电影在场景上的浓墨重彩,这次全片色调呈现黑黄,主角陈道明和巩俐台词不多,尽显中国式隐忍,但电影一开始,丹丹参加芭蕾舞排练,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排舞蹈演员腿部的大特写,虽然这个镜头只有短短一秒,我仍然想到了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头一排宫女胸部的大特写。哦,在重口味的道路上,张艺谋一直未曾走远。
  用张艺谋的话说,陈道明和巩俐,在这部电影里奉献了教科书般的表演。陈道明和巩俐隐忍的表演,让人点赞,电影中几乎所有的有关陈道明和巩俐的镜头,都是近景和脸部特写,无声的悲痛和一分一毫的变化,写在演员脸上。《归来》未能参展戛纳影展,业内多为陈道明和巩俐抱屈,以《归来》整部作品的水准看,参展戛纳也不会有电影本身奖项的斩获,倒是陈道明和巩俐,可以让海外见识中国顶级演员的表演水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