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庚戌携新片来济谈音乐:
青春怒放 摇滚未死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摇滚永远不会死,只不过,它的社会关注度没有那么高了。”10日,著名音乐人、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在济南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当晚,卢庚戌在济南高校内为其执导的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及同名音乐专辑举行见面会,让他欣慰的是,年轻人对于水木年华的音乐,仍保持着无与伦比的热情。
本报记者 倪自放
◎谈新片
讲青春和怀旧
齐鲁晚报: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里有一个镜头,潘粤明扮演的马路惆怅地走过地下桥,背景里,是你亲自扮演的流浪歌手在弹着吉他演唱,这是在影射摇滚或者民谣歌手的尴尬境遇吗?
卢庚戌:其实倒不是,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主要在表现“70后”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青春,以及他们当下的生活。电影更多地是在讲青春和怀旧,音乐只是青春和怀旧的线索、载体或者推动力,并不是在感慨摇滚。当然,摇滚和民谣是这个电影重要的元素,“70后”的青春在校园草坪上那些悠扬的民谣旋律中度过,或者是在摇滚三大件的轰轰声中尽情释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像郑钧、汪峰那样成为摇滚英雄,但那些原始激情、简单粗暴的摇滚乐,以及和声优美、诗情画意的民谣,却陪伴他们度过了每一个青春的四季,从不缺席,从未疲惫。
齐鲁晚报:汪峰还客串了你的这部电影。
卢庚戌:是的,老汪由一个严肃的摇滚明星变成了一个娱乐明星,这让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当然,汪峰的音乐品质一直是处于高位的。只不过,汪峰、许巍等曾经的摇滚唱将仍然被人们认可,并不代表摇滚的再次兴盛,汪峰的许多歌,其实是别人唱红的,比如《北京北京》《春天里》。
◎谈摇滚
摇滚和民谣没有死
齐鲁晚报:目前确实不是摇滚或者民谣音乐的春天了,记得几年前采访摇滚界的一些大腕,他们自嘲说,摇不动了,只好滚了。
卢庚戌:不至于那么惨,摇滚和民谣没有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摇滚不死,因为每一代人都有独立和叛逆的精神,也就是摇滚的精神不会死。目前摇滚的境况由两种因素造成,一是因为当前社会心理相对浮躁,摇滚所依附的文化思潮并不存在;二是技术上的,网络的发展改变了音乐的载体,之前听磁带,要复制,要听现场音乐会,现在更多的是在网上下载,自己戴上耳机听了,音乐成为一种更为个人化的东西,不一定需要大家聚在一起狂热。
齐鲁晚报:摇滚的春天还会来吗?什么时候能够来?
卢庚戌:一种文化现象,比如音乐,总是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十年后,经济发展进入某个时期,人们不再浮躁了,也许对摇滚的关注会更多一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