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多平方米市街区诉说老故事:
羊使君街至今居住状元后人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山陕会馆西北方向,立着的米市街街区保护标示。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不久前,阳谷七级古街巷列入我省今年“乡村记忆工程”推荐试点单位,古街巷开始受人重视。记者从东昌府区政协获悉,东昌府区也有众多在保护中的古街区。
在山陕会馆北的羊使君街北路口,立着一个“米市街街区保护标志碑”,保护范围是东关街以南的一片老街区,包括双街、羊使君街、馆驿口街、米市街等几个老街巷。如今,古街巷犹在,古建筑却少有,但走进古巷,仍能听到古街巷曾居住过的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
羊使君街因羊刺史得名
雨后青石板更加光滑润泽,诉说着古巷久远。这条位于山陕会馆西北方向、东昌古城东南方向,距古城约半里,东西走向,西起米市街东至双街,长约220米,宽五六米的古巷,便是羊使君街。
聊城市民协副秘书长、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街东端与双街相交路口处原有一座古棚,因此路口以东人称“古棚街”。路口西南角原有一块刻有“东昌卫”的石碑,是明代东昌卫与平山卫两个军事单位的分界标志。据了解,在明代,平山卫主要负责界碑以南至龙湾减水坝间运河漕粮安全及运输,而东昌卫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闸间运河漕粮安全及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治安。解放后,该石碑一直立于此处,2008年被傅斯年陈列馆收藏。
羊使君街又名“羊子巷”,得名于一位爱民如子的刺史,他是后晋开运二年(945)博州刺史。据说,夏天黄河决堤大水围了博州城,羊使君祈愿以身代民死,投入滚滚浊流。大水很快退去,人们在今羊使君街东部路南土堆前发现其尸首,建羊子祠堂和两层阁楼纪念他。后羊子祠堂倒塌,羊使君牌位移至阁楼上层,镶嵌阁门上。此阁矗立于街心,行人从其下穿行而过。本街东头两侧有丁家坑,路南坑水和路北坑水相通处有个小桥,小桥就设在羊使君街路上,羊子阁原址在小桥西数米处。
邓钟岳状元后人仍居于此
羊使君街路南,清朝时有邓氏“东园”,俗称“邓家园”,是康熙年间邓基哲建造的。园内有一松轩、二有堂、见山楼、木香廊等建筑。邓基哲长子、状元邓钟岳,少年时喜欢来园中读书,曾写过不少赞扬园中美景的诗,现在这条街东部还有邓氏后人居住。
清末民初,邓状元后裔中出了一位武术名师邓寰瀛。他擅长少林和二郎派武技,喜欢打抱不平,民间很有好评。1933年,韩复榘来聊城视察,邓寰瀛等地方名武师在进德会大院中举行了“国术表演”,受到韩复榘嘉奖。
民国年间,羊子巷东段路北有个汤秀才,博览群书,才识过人,却家境贫寒,靠教私塾为生。沿本街东行,在双街路东有个奶奶庙,汤秀才就把该庙屋当教室,教附近孩子读书。抗战前他曾任省立三师附小高级班教师。汤秀才擅长书法,是民国年间聊城著名书法家,他写的“百寿图”,见者叹绝。文化名人吴云涛先生评价其书法说:“从民国至今的聊城,无人能超过汤先生的书法造诣。”
尽管羊子巷距离米市街这个传统商业街很近,却不以商业见长,旧时代居民中多是干泥水活的建筑业工人,他们都过着贫寒的生活。解放后,居民们分别在各企、事业单位工作,生活日渐改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古老街巷蓬勃着新生机。
漕运兴起米市街 曾是重要商业街
东昌古城东门外,从东关大街西部驴市口弯曲南行,长约七八百米,直到南尽头东昌湖,这就是古老商业街─—米市街。史料记载,旧时街上有多处名胜古迹,如“海会禅院”、“太汾公所”、“三皇庙”、“忠善祠”等。
高文广介绍,米市街是漕运兴盛以来聊城最早的粮食集散地,清宣统二年(1910)《聊城县志》上,就有米市街的记载。当年,这里粮店汇聚,大到粮行、粮栈,小到粮户、粮亭,鼎盛时期足有数十家。清代至民国初年,本街设有“粮业公所”,城关七十二家粮行同仁常在此聚会议事。民国年间,米市街粮食买卖结束,仅留下这个象征昔日历史的街名。
清末民初,米市街上交易呈多样化,除还存在一部分粮店外,陆续出现各类店铺或作坊,如“全盛德药材栈”,还有当铺、酱园等。1927年,民生染织厂在该街创办,约有职工百人,使用木织机生产白布、花格布等,三十年代初关闭。米市街北段路西曾有“钱业公所”,大门是砖砌西式建筑,这是全县银钱业同行集会议事的公共场所。每天上午,城关同业人员都来碰头,相互交流商情,彼此出谋划策,帮助排解纠纷等,对于促进同业团结、共振金融行业起到积极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