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徜徉于书法天地的行者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肉联厂走出书法家
 心酸囧事鲜有人知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书法成就不论出身,陈杰恰恰应了这句话。1965年出生的他,现在是滨州文联书法家协会(驻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滨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然而有谁知道,陈杰也是一位“半路出家”的书法大师。以前在肉联厂工作的他,为了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可以说经历了各种心酸的“囧事”。
  对于书法初学者,一般先临摹练习。陈杰告诉记者,1984年他刚刚学书法的时候,第一本书帖是舒同的,那个时候还不太清楚什么帖碑,只知道舒同全国有名,于是乎就买来舒同的字帖练习。现在他回忆说,书法学习从古贴练习为好,没有专人指导确实让他走了很多的弯路。后来听说有个书法学习班,便交了4元钱的学费,跟高景林等书法家学了整整11个晚上。虽然是短短的11个晚上,但对于陈杰来说却意义深远,这一次的学习使他更加喜欢、痴迷书法。1987年,他孤身一人背着背包去西安、洛阳等地学习,那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自己的积蓄也没有那么多,就借了500元出发了。在西安,他借了一辆自行车就往碑林跑。转道洛阳,刚下车包就丢了,向朋友借来的珍贵相机也在里面,正在紧张得不知所措,幸好碰到好心人把包还了回来,陈杰这才一下子如释重负。
  回忆起从前,各种心酸往事不禁涌上心头。然而对有志于一项事业的人来说,机遇也总是不期而至。陈杰说,自己走进书法殿堂的真正转折点,是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脱产学习。这个阶段,他对中国书法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陈杰真正走入了书法天地。2005年9月,陈杰又去参加了书法研究生课程,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并在2013年成为了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书法精英班的学员。
  他学习书法从唐楷入手,几十年不间断地学习,成就了现在的成绩。他的作品多是魏碑帖、章草,近几年又开始钻研汉隶、汉简等,为此他3次去甘肃汉简博物馆学习研究。他的各书体,思路清晰,取法宽泛,不仅体现出深厚的功力,而且融入了独到的书法思想。
 次次努力点点心血
 滨州书法步步前行

  谈起滨州书法目前的成就,作为重要的见证人和经历者,陈杰很谦逊,也很低调,原来有积淀,现在有支持,未来有前景。
  1998年,孙树勋是滨州市书协主席,陈杰担任当时滨州市书协秘书长。那时的滨州书法几乎不成系统,有架构没机构,对于书法的发展很不利,他们和有眼光的书法家们一起,规划着滨州书法未来的发展之路。他们分析当时滨州书法的现状,分析当时在省里的成绩与位置,还有当时的活动发展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1998年提出了具体的计划方案。于是,一系列的书法作品展诞生了。其中滨城区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参赛的人员就广泛吸引了农民、工人、教师等大批书法爱好者。陈杰等还专门从省书协请来专家评选,一时激起了当时滨州书法界的极大反响。
  之后举办的书法临帖展,更是对传统书法基础的认证。临帖展每两年举行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2013年是第八届,从未间断过。参展时,参赛者临写的作品图与自己的临帖作品放在一起展出,还要写清临写这幅字的缘由。经过各种展览活动,市书协终于对滨州的书法人才和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织培训学习随之而来,为以后滨州书法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1999年的三地联展,可谓是跨世纪、进省城。陈杰等组织的中青年书法展,由滨州展出结束再到德州,最后是淄博,三市联展进省城,滨州书法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全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2005年的山东省书法表彰大会上,全省8个组织奖滨州获得了3个,4个突出贡献奖滨州获得了2个,滨州几乎占去了一半。
  从散乱到有序,从没成绩到“半壁江山”,滨州市书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滨州荣获“中国书法城”称号,这标志着滨州的书法已经成为了品牌级别的书法城市。这一切,无不见证了滨州书法人一次次的努力与心血。尽管付出了很多,但对于这些,陈杰说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始至终都是淡然一笑
  “目前滨州书协已有400多位成员,在组织展览和培训的各种活动中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展望未来,陈杰低调中透出一位书法行者坚强的自信。
 忆书坛前辈忘年之交
 推书法教育培养新人

  2002年,陈杰见到了郭连贻老先生。当时的郭先生还只是小有名气,并没有像现在一样被大家所熟知。一次偶然机会,陈杰看到郭老先生的作品后心情非常激动,一下子就被他的书法水平和修养学问所折服。由此,他们成为滨州书坛的忘年交。在三地联展的时候,陈杰展出了自己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幅郭连贻先生的书法,时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刘正成,在书法展上看到后,足足站了二十多分钟,激动地说:“竟然有这样的书法大家不为人所知!”并在2000年《中国书法》第七期“现代名家”栏目上,专门为郭连贻刊登了现代名家书法专题介绍。
  现在,在郭连贻先生的身边,有一大批致力于书法艺术追求的青年朋友。陈杰说:“郭先生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和品格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对我们今后加深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很远。”
  谈起目前全国上下中小学生书法课程,陈杰说,滨州书协将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书法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培训书法教师,传承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的中小学书法课来讲,首先就要抓好教师的书法水平培训,一位教师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书的法教育,陈杰建议不要逼迫学生去学习,要从引起学生的兴趣入手,并建议书法的初学者,要有正规的练习,所谓的速成绝不是捷径,真正的捷径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去写,去练,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创新。
  本报记者 王晓霜 郗运红

  4月27日,由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书画》杂志社、宝续堂、泰丰汇协办,以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为学术指导的“山东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在中国水墨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十位提名者的精品力作50件,充分代表了山东青年书法队伍的创作水平和未来动向。入选本次展览的“山东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其中就包括陈杰。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专访。
  陈杰(右)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