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看海”别老拿历史原因说事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枫逸

  11日,深圳遭遇近年来最严重暴雨,严重内涝使城市变成“水城”。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人员说,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一年一遇来建设的,遇到特大暴雨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5月12日《京华时报》)
  历史欠账是事实,不过越是“先天不足”,越要后天弥补。随着排水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各地理应加快地下管网的建设和扩容,使其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对于排水工程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较之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设施,一些主政者更关心的是光鲜靓丽能出政绩的地上建筑。而且,许多城市排水系统实行市、区、街道、乡镇多级政府管理,市政、水利、环保、交通等多部门参与,权责不分,缺乏协调,导致投资时谁都不愿意出钱,出事时谁都不愿意负责。
  平时功课没做好,等到暴雨来袭,城市一片汪洋,引发舆论指责时,就会有部门站出来,诉苦排水设施历史欠账太多。这样的诉苦实在没必要。既然知道有欠账就该赶紧拿出弥补措施来,别让问题越拖越久、越积越多。一出事就搬出历史原因做借口,哄谁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