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垃圾处理探访
财政拨款村里雇上保洁员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敏      

  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让乡愁难觅。如今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后,我省“乡村记忆”工程进展如何?农村山水有何新变化?5月8日-11日,记者去莱芜、济宁泗水、临沂、潍坊昌邑、青岛胶州等多地调查发现,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后,面貌发生很大改变。
  “村里配备了保洁员,每天工作6小时,月薪800元,全部由财政拨款。”临沂王家沟村800米的水泥街道安置了十几个垃圾桶,村支书王传学说,村民感觉和住在城里一样,垃圾不再随地扔了。
  “几年前,村里还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王家沟村村民闫世珍嫁到这个村40年,目睹村里一点点改变,她感慨,只要有条件,农村人也会爱干净,小乡村也能变好看。
  在固体垃圾处理上,临沂市建委相关人士说,临沂市北城区固体废弃物中转站项目拟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沂水县垃圾焚烧发电厂2015年底投入使用,郯城县、沂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即将投入使用。目前,临沂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0座,总投资8.6亿元。
  在污水处理上,莱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建立社区之后,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必须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如果现在不集中处理,将来农村就“看不见水、记不住乡愁”了。
  莱芜雪野镇王老村村支书魏振龙说,雪野镇位于雪野湖上游,出水必须达到一级A标准。村里建立了污水处理站,采用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技术,每天处理60方污水,已经没有污水流出。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未能正常运转。“有的村庄建立了污水排放设施,但由于农村污水排放和城市规律不同,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很难完全按程序运行,每次停运后都需要专人调试,以致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运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