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咱济南小伙拿了设计界“奥斯卡”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文伯(中)在红点奖颁奖典礼现场。(照片由马文伯提供)
     2014年德国iF概念设计奖近期公布了入选名单,济南小伙马文伯因设计了提高冰箱空间利用率的“X”技术,而荣获这一被欧洲媒体称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奖项。
  在此之前,马文伯曾于2013拿到过德国Red Dot红点概念设计大奖。在设计界,德国iF概念设计奖、德国Red Dot红点概念设计奖和美国IDEA奖被公认为最权威的三项设计大奖,是高品质设计的象征。    
  一年之内两夺世界设计大奖,这样一位少年早成的“学霸”,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本报记者 宋磊
实习生 沈振 王志伟  

酷爱研究
新潮电子产品

  马文伯自己介绍说,他喜欢研究一切新鲜事物,尤其是科技类电子产品。“从小学起,我就酷爱研究各类新潮的电子产品。”
  马文伯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诗。谈到诗,他说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对他影响尤其深刻,他曾把这首诗全部抄写在卧室的墙上。“这首诗在我人生各个重要转折和自己人生观的构筑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不想在整天考试的环境下学习;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渴望自由,这些都是马文伯想要出国留学的原因。2008年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后,马文伯没有选择在国内上大学,而是学习了韩语。2009年19岁的马文伯选择了去韩国国立昌原大学留学。
想成什么人
就要吃什么苦

  在中国经历过魔鬼般的高中生活之后,一到大学里都会产生放松心理。
  在韩国开始大学课程后,马文伯周围同学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不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吃什么样的苦。”马文伯一直深信这句话,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专业上,像在高中时期一样,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
  马文伯一头扎进设计的海洋里遨游。他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设计竞赛,由于与其兴趣相投的并不多,所以在参加设计竞赛时,马文伯往往找不到合作伙伴,大部分时间只能孤军奋战,恰恰这样,锻炼了他独立完成一整套设计流程的能力。
  出国那天起,马文伯就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是要少花家里钱,二是要学有所成。通过努力,马文伯大学四年一共拿了6次奖学金,学费基本自己解决;而学有所成,则成为他积极参加设计竞赛的原动力。
学有所成
将回国创业

  大二时马文伯第一次了解到红点奖和iF奖。“当时真的感觉和我离得好遥远”,国际顶尖设计奖对当时的他来说只是个梦想,但在心里马文伯还是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去拿到这些国际大奖。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马文伯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梦想是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马文伯从未学过美术课程,而工业设计则需要有绘画功底,加之存在一定语言障碍,对他来说困难很大。
  大二以后马文伯就再也没有节假日了,每天除了做软件就是练手绘,教授布置的作业他全部双倍递交。每到周末他都会定出下周的目标,“每天要求自己临摹50张手绘,完成就打钩,没完成就画叉。”
  与此同时,马文伯开始积极参加各种设计大赛,锻炼自己创新思维和设计综合素质。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校期间,马文伯就荣获韩国优秀新晋设计师称号。2013年他在无团队的情况下以个人名义斩获德国2013 Red Dot红点概念设计大奖,2014年获得德国iF概念设计奖海尔特别奖(全球Top10)。马文伯获奖的设计作品,是他为了提高冰箱空间利用率而设计的“X”技术。“X”的技术核心是改变冰箱内部隔板的结构和间距,较大物体会撑起较大间距,小物体撑起的间距则较小。这样一来冰箱里食物所占的空间大小完全由自身尺寸决定,极大提高了冰箱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最近马文伯为这个设计作品申请的外观设计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证书予以确认,这让他很是兴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证明,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马上就要毕业的他,准备回国创业,“我知道创业很难,这也是我的一个梦想,说不定就会实现呢。”马文伯笑着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