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太祖父徐镜心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春辉
   
  2014年是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英勇就义一百周年,先烈后人及各界人士汇聚泉城济南,来到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在齐鲁大地上为推翻封建帝制,创建民主共和捐躯的龙口革命巨子——徐镜心。
  肃立在太祖父的墓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太祖父革命生涯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展现:历经磨难、壮少年志,求学东瀛、共建同盟,兴办新学、培育新人,游历辽东、传播火种,创办实业、兴国安邦,共和急进、激战胶东,抨击独裁、弘扬民主等等,这些都是太祖父不平凡人生路的真实写照。
  “鼎新革故数英雄,正气冲霄表大风。记得神奸袁世凯,春明门外杀徐公。”同盟会元老著名书法家孙墨佛老先生《悼同盟会鲁支部长老友徐镜心烈士》的这首诗,引领我对太祖父徐镜心光辉人生路的深深追忆。在国已不国,家已不家,战乱频发,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太祖父仍怀揣治国安邦之梦想,为解救贫苦百姓于倒悬,舍身救国之行为令人敬佩,让人折服。
  徐镜心,族名文衡,字子鉴。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黄山馆镇后徐家村人。1873年12月21日生于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徐镜心3岁知书,5岁入私塾开蒙,他自幼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军事、音律、宗教、经史等都有所涉猎,有过目成诵之本领。1885年拜“镇河寺”惠义和尚为师,学习吹箫和笛子,徐镜心爱好颇多,胸怀大志,见民生多艰,立志报国。他羡慕项羽的旷达豪迈,叹服拿破仑的雄韬大略,并常常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和日本明治维新领袖西乡隆盛自勉。
  1886年,14岁的徐镜心与几个同窗好友游历罗山仙人洞,在山巅,他高声吟明代诗人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名句。平日在书斋不能放声,在山顶,他按耐不住心潮澎湃,振臂高呼:“打倒贪官污吏!”1894年春恰逢科举大比,徐镜心和长兄徐镜清一起去登州应试,徐镜清中第一名,徐镜心中第三名,双双补为县学廪生。
  是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北洋海军覆没,邓世昌战死,徐镜心隔海遥拜,他深受维新变法之影响,立志要改革中国政治,谋求国家富强。1895年徐镜心被敕封休(修)职郎。
  1903年春,因太祖父才德兼备,被选以官费东渡日本新造。先入东弘文书院补习日文,再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太祖父在留学生中拥有崇高的威信,被留日学生推举为“山东同乡会会长”。
  在日本留学期间,太祖父结交了众多革命志士和见识卓著的日本友人,探求救国救民之方略,在广泛交流中,太祖父眼界大开,思路进一步拓宽,对推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与孙中山先生不谋而合。并就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实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在当年的《芝罘日报》上发表数篇文章阐述了治国安邦之策略。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先生结束了欧美宣传活动到达东京,徐镜心与孙中山先生相识、相知、结为革命同志,志同道合,交谈甚欢。交往中,孙中山先生感觉徐镜心不仅革命意志坚定,才华横溢,胆识过人,且怀解国、民于倒悬,很是欣赏;8月20日,徐镜心与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徐镜心成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同盟会在国内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北方支部设烟台,徐镜心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北方支部长兼同盟会山东分会首任主盟人;下辖山西、山东、陕西、直隶、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留日期间,山东有53人入会,徐镜心就介绍46人加入同盟会,可见太祖父在创建民主共和中的作用。是年11月,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意在扼制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热情,激起楼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随之掀起。由于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孙中山先生授意太祖父回国组织革命活动。年底太祖父归国,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