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说对,领钱的事也是假的
□东明市民接电话称可领购房补贴,实为骗局□警方提醒市民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东明5月12日讯(记者 赵念东) “我的姓名、家庭住址、在哪个小区购房以及自己农村户口等信息,他都一清二楚。”12日,东明市民任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633000反映,10日,他接到一电话,对方对自己的信息很是清楚,称因政策变动,农村户口在县城购房可领补助5000元。任先生认为这是一骗局,但对自己个人信息遭泄露很是后怕。
  10日上午,东明市民任先生突然接到一来电显示为上海的陌生电话,对方将任先生的姓名、具体家庭住址、在何时何小区购房以及其农村户口等个人信息说得一字不差。“对方操着外地口音,但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信息说出,我当时很是震惊。”任先生告诉记者,接下来,对方又说,现在政策有改变,农村户口在县城购房,可到东明县国税局领取补助5000元,“即使是领取补助,也应该是房管部门。”任先生对此很是怀疑。
  11日,任先生发现自己的这一经历,和多位同事一样,他认定这是个骗局。“但对于自己在购房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却被一个陌生人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很是后怕。”任先生说,如果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一旦造成名誉损失或财产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随后,记者分别与东明国税局和东明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双方均对“农村户口在县城买房可到东明县国税局领取补助5000元”的说法予以否认。
  东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戴民说,当个人信息被他人详细知晓,基本可以确定个人信息遭泄露,泄露渠道有很多,常发生在购房、买车时,然后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
  戴民分析,虽上述案例目前尚未涉及金钱或账户交易,但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骗取当事人信任,最终目的还是诈骗。
  “一旦接到类似电话,首先不要轻信,更不要按照其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戴民提醒,最好亲自到房管、税务部门咨询清楚,也可拨打110报警电话反映,以防上当受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