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惊魂三分钟,抢出两条命
莒县消防大队凌晨救援火灾纪实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消防官兵搭梯紧急救援。
  明明(化名)被消防战士通过梯子扛下来。
     4月24日,莒县一商铺起火,一名妇女和一名儿童被困火场生死不明。莒县消防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火场。通过挨个房间寻找,最终找到了已经昏迷的两人。由于救援及时,两名被困者在送医后都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4月底,本报记者多方深入采访,重回事发地点,为您还原救人现场,带您走入那“惊魂三分钟”。
  警铃在凌晨响起
  许多天以后,莒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齐鹏看到那张照片,战士马志鹏背着已瘫如面条的妇女,两眼布满血丝,从火场中冲出来,仍然会十分感动,甚至落泪。
  4月24日凌晨4点59分,在日照市消防支队莒县大队,值班战士于友胜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一个通宵的值班让这个年轻的消防战士有些困乏。
  可意外总在不经意间来临,4点59分36秒,电话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于友胜条件反射般地从床上坐起来。凌晨的火灾,人们正在熟睡,经验告诉他这场火灾不寻常。
  “状元路商铺起火,火很大你们赶紧过来,有没有人我们也不知道。”电话另一头伴着急促的喘息声。
  警铃响起的一刹那,楼上参差不齐的脚步声像炸锅一般响起。副大队长齐鹏作为当天的值班领导,当得知是商铺着火后直接跑到了车里,他们都明白这个时间失火可能意味着什么。
  一分钟不到,所有队员集结完毕。
趴在窗边的孩子
  在状元路,失火店铺的邻居,布匹商店的老板刘叶,一个头不高的南方女商人正拼劲全力呼喊着周围的邻居。
  失火为一栋三层建筑,都是按照门面房建造,但住户们通常将二三楼当做卧室来用。一楼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双扇大铁门,但都大门紧锁。黑压压的浓烟正从失火店铺里涌出来,火势已经开始蔓延。
  站在楼下,刘叶看到失火主人的儿子明明(化名)趴在窗边呼救。“明明、明明赶紧往三楼跑。”刘叶用最后一点力气呼喊着。
  附近的男人们正拿着铁棍等工具敲打着阻断生命的两把锁子,铛、铛的响声淹没在噼里啪啦的火苗声中,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人只能揪着心干着急。
  当刘叶再次抬起头时,这个刚刚8岁的孩子已从眼前消失。火势也越来越大,浓烟已经把她家玻璃熏黑。失火店铺的另一个邻居是一家摩托车配件商铺,里边有汽油、机油等。刘叶自己家也有数十万的货物。孩子、自己家货物、汽油,刘叶眼前一黑吓瘫在地。
晕倒在沙发旁
  窗外的呼喊声让住在三楼的汪兰(化名)从睡梦中惊醒。她是明明的大姨,今年51岁,经常会到妹妹的店中帮忙,忙得晚了,就住在这里。
  汪兰摸出床头的手机一看,刚5点多。她慌张地起来,看到窗外浓烟滚滚,但并不知道是哪里起的火。她摸索着来到二楼,外甥已经自己穿好衣服,吓得瑟瑟发抖,在屋中间站着。她夹着外甥的头,打算往楼下跑。打开二楼通往一楼的门后,浓烟成团地涌入屋中,汪兰怕呛着孩子,又将外甥推进了屋中。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从二楼下来的,可能就是连滚带爬,下去把北边的门开开后,他们说你快点上去弄孩子吧,我又上去了。”汪兰说。
  上到二楼以后,汪兰趴在窗边大喊了几声救命,楼下不知是谁在大喊“快上三楼”。于是,她又夹着外甥往三楼跑。
  摸着上了三楼之后,汪兰说了一声:“我怎么找不着三楼的门了。”之后的事,她就不记得了。
  消防战士找到她们时,孩子被压在身下,两人昏倒在了三楼的沙发前。
人到底在哪里
  现场居民正焦急地等着消防队员,5点01分,第一辆消防车准时出发,日照路上,消防车正在急速行驶着。齐鹏不断着询问着现场,他尚不知道,火灾现场还有两条生命等着他救援。
  由于报警者并没有描述清楚屋中有没有人,齐鹏的心也一直揪着。从日照路到莒州路再到昌盛路,黎明时刻车不多,这条白天堵车最严重的线路此刻显得畅通许多。
  刚拐过昌盛路齐鹏就看到浓烟滚滚,把车停在路边,他就跑进了现场。南北两个门,都有窗,根据判断二楼可能还没过火。
  但让齐鹏揪心的是,现场谁也不知道里边有没有人,“有人说有,有人说人已经出来了,但我们再现场并没有见到从里边出来的人。”齐鹏说。唯一看到过人的刘叶已经被女儿拉到自己家中,浑身颤抖不知所从。
  如果没人,可以放开手脚救火,如果有人,首先得保证人的安全,齐鹏眉头紧锁,到底有没有人?
俩战士跳进火场
  消防队员已经开始用水枪压制一楼的大火,齐鹏果断安排分三组救援,南北门各有水枪压制,突击组上楼搜人。
  根据规定,进入救援现场必须有一名指挥员和外加一名骨干两名队员。1986年出生的副中队长马志鹏当仁不让,他带着小他两岁的胡宗超爬到了二楼窗边。虽然年轻,但马志鹏已经当了8年兵,经历抢救现场无数。类似这种险情,由于害怕家人担心,他从来没和家里说过。
  齐鹏要求他们先打开窗户看一下烟雾情况。“我们必须保证现场有救援条件,保证队员安全情况下才能实施援救。”齐鹏说。
  一打开窗户,一股热浪向马志鹏和胡宗超超扑来,“当时二楼的烟也非常浓,伸进手去根本看不到。”马志鹏说。
  齐鹏让水枪加到最大,尽可能的压制火苗,过了一分钟左右,当二楼的烟有所减轻后,两个八零后消防战士背着氧气进入了现场。
  此情此景对俩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作为日常训练项目,黑暗中百米推进,两个人已默契地演练过多次。“我们会经常晚上在车库或者大厅里,关闭所有灯光,进行火灾中模拟救援。”马志鹏说,去年在全省一千多人基层指挥员大比武中,他获得第11名。
战士突然没了声音
  虽然戴着强光灯,但浓烟中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俩人在间隔不到一米的距离来回在地上摸索着,胡宗超到对面房间把窗户打开让烟雾快点散开。
  但俩人在二楼摸了一圈没发现任何人,根据齐鹏要求,俩人继续到三楼进行搜救。记者在现场看到,下午三点,如果不开灯,楼梯也是伸手不见五指。俩人摸索着上了三楼。
  胡宗超到南边房间打开窗户,马志鹏敲打着门希望能获得回声。没有任何声音,俩人继续蹲在地下进行搜寻。楼下的齐鹏不断用对讲机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必须保证队员的安全。”齐鹏说。
  意外再次让齐鹏把心揪了起来,他接连在对讲机里喊了两声后,俩人却没有回音。“当时非常担心,会不会两个队员出什么意外了。”齐鹏说。齐鹏安排战士准备上去接应自己的战友。
氧气罩让给被困者
  就在齐鹏让另外两名消防战士上楼救人时,突然听到对讲机里传出了声音。“找到了,找到了。”里边传出低沉却有力量的声音。胡宗超首先在离窗边半米左右的距离摸到了明明的大姨汪兰,当他们准备背起汪兰时却发现了汪兰身下的明明。
  孩子还能稍微发出一点声音,汪兰已经完全昏迷。胡宗超和马志鹏把氧气罩摘下来分别戴在俩人脸上,“当时感觉人应该还行。”马志鹏说。
  胡宗超和马志鹏把俩人拖到窗户边让她们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楼下的消防战士已经架好了梯子,俩人把孩子交给从梯子上爬上来的战友。
  如果等着队友再上来接汪兰,还要耽误时间。对于汪兰来说,每一秒钟可能都关乎生命安危。这时一楼的火也已经被扑灭,俩人做了简短交流后,马志鹏背起汪兰往楼下走,胡宗超在后边托着。瘫如面条的汪兰有一百二十多斤,对两个人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
  楼下救护车早已等待就绪,迅速开往医院。从进去救人到被救护车拉走,整个过程只有三四分钟时间,整个灭火工作也只有十多分钟,却考验了战士们的忠诚。
伤者摆脱生命危险
  齐鹏等人的心还在揪着,虽然人已经救出来但生死未卜。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左右,从医院传来消息,两人都已经脱离生命危险。马志鹏和胡宗超使劲擦了擦眼,湿漉漉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当时就感觉心里顿时轻松了,我们也没白努力。”马志鹏说。
  由于把面罩让给被困者,俩人出来时眼镜都已经睁不开。洗干净脸后,俩人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留守现场防止再发生余火。
报喜不报忧
  明明的妈妈汪娟(化名)正坐车去临沂的路上,早晨四点左右她就坐车去临沂进货,临走前将仓库的南门从外边锁死,接到电话的时候俩人都已经被救出,并脱离生命危险。
  汪涓介绍,失火的一楼是个仓库,里边堆放了一些小家电,对于起火原因,她怀疑是电动三轮车充电所致。
  4月30日,记者在莒县人民医院见到汪兰时,她前一天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身体恢复得不错,并无大碍。而外甥明明已经出院上学去了。
  刘叶也从那场惊吓中恢复过来,看到消防队员就想过去说声感谢,这种感谢是真心的。“这次亲身体会到了,才感觉消防真的不容易,真的是老百姓的保护神。”刘叶说。
  马志鹏和胡宗超像往常一样,上班训练,两个人都还单身,害怕家里老人担心,谁也没跟家里说。“如果老人知道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想,说不定都不想让我们干了。”胡宗超笑着说。可以感觉到这一群小伙子身上扛的责任。
时刻准备打硬仗
  莒县消防大队大队长辛本顺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援成功的消息,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莒县作为一个人口和面积大县,预防和救火工作也非常严峻。消防报警占全市的五分之二左右,过万平米的大超市有11家,数量直逼日照。“今年元宵节,全市总共21起报警,莒县就有16起。”辛本顺说。
  莒县是一个化工大县,最为危险的化工项目往往是消防最害怕也是不能出事的。“每天脑子的弦都是绷着的。”辛本顺说。莒县还有农历初一、十五在路口烧纸等传统,也给他们预防火灾带来一定难度。
  严峻的工作形势考验着辛本顺和他手下的这些兵。他们大多都在二十五六岁,还没结婚,除了在现场救援就是为救援准备着,每天面对的就是各种枯燥的训练,唯一的休闲就是他们自己的活动中心,在那里可以打个球。“严格来说他们都还是些孩子,有时候为了救援要连着干五六个小时。”辛本顺说。
去年至今出警803次
  辛本顺的思绪又回到了今年3月份发生的一起脚手架垮塌事件,回忆起当时的救援场景,辛本顺还历历在目。3月16日,接到报警,莒县一在建厂房发生脚手架坍塌,现场有4名施工人员被埋,而且时刻还有二次坍塌的危险。
  正在吃饭的消防战士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钢管横七竖八的躺着,大机械不敢用,只能徒手打开生命通道。随着搜救的进行,困难也越来越大,由于最后一个人所在地方空间狭小,一般人根本进不去。
  瘦小的张庆俊成了唯一人选,他用手一点点扒开地下的水泥,因此他的手被水泥烧的疼了好几天。到下午4点,最后一个人被救出来,整个救援持续了4个小时,纯手工作业。“当时心里也挺激动的,我们这群兵真能顶上来。”辛本顺说。
  自2013年至今,莒县消防大队共出警803次,出动警力6854人次,出动车辆1038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211人,挽回财产损失15634.9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