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散15年,其中无奈多
王聪哲找到亲生父母,他希望父母团聚重组家庭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父子相认,两人相拥而泣。 记者 王震 摄
     本报记者 孙丽娟 王震

  11日,王聪哲的父亲王国俭来到初村镇院上村,见到自己寻找了15年的儿子。父子俩相拥而泣,王聪哲跪在父亲面前,用简单的手语诉说着这15年的思父之情。
母亲:当初离家是被骗
  王聪哲的母亲曲女士说,20多年前,年仅17岁的她打工期间认识了比自己大21岁的王国俭。王国俭虽然无法说话,但心灵手巧,疼爱自己,深深吸引着曲女士。“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想跟着他”,年少的曲女士毅然和王国俭结了婚。
  婚后,曲女士却感觉和丈夫缺乏沟通。王聪哲6岁那一年,村里一妇女找到23岁的曲女士,称可以带她外出打工挣钱,曲女士由此陷入骗局,她辗转被骗到济宁、菏泽。在抛夫弃子的15年里,曲女士多次梦见一家三口团圆的场景,却有太多不能回家的无奈和辛酸。
  10日,在初村镇北宅库村的“老家”,曲女士找到了前夫王国俭当年编的“手工艺品”——棉条篓子。曲女士说,在离家的日子,她始终没忘前夫对自己的疼爱。
父亲:儿子照片从不离身
  11日,王国俭在亲戚带领下来到了初村镇院上村,等待一场久别的重逢。一路上,无人提及此行目的,王国俭也不知道即将和亲生儿子相见。
  9时许,到了王聪哲的姑姑家,王国俭一眼就认出了儿子,两人相拥而泣。王聪哲当场跪在父亲面前,叙说这15年的思父之情,并用简单的手语介绍离家后的生活。听着儿子诉说,王国俭从衣兜拿出一个黑色钱包,里面存着一张老照片,正是王国俭抱着儿时的王聪哲。
  时隔15年,父子重逢的不易和喜悦,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王聪哲的姑父孙先生介绍,王聪哲被抱走后,王国俭一直把儿子的照片带在身上。每逢节假日,看到亲人的孩子回到家中,王国俭都会拿出照片思念不知身处何方的儿子。

儿子:愿一家人再不分离
  11日中午,王聪哲在厨房里露了两手,为亲人们炒了几个菜,席间一直叙说着儿时的经历。
  提起小时候看父亲编竹框及离家后的经历,王聪哲为父亲唱了一首《父亲》。因工作原因,王国俭需赶紧回去工作,不能和儿子相聚太久。王聪哲也表示,他将于12日回烟台工作,今后将常回家看望家人。
  王聪哲这次回威海寻亲,先找到了姥爷、姥姥,又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亲生母亲,11日又和亲生父亲相见,数日之间,续接上了人生的失落片段。对于今后的生活,他说“我想把这个家组建起来,扛起家里的担子。”王聪哲说,以后他来照顾父母。
  短短5天时间,王聪哲了解到自己和亲人分离的原因,也懂了父母当年分离的无奈。他知道想让父亲的家人重新接受母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王聪哲说,他不会放弃这个愿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