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被问住不少车友提前做功课
2014年05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8日,参加本报采摘游的车友家庭中,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第二实验小学的李老师带着三名学生来参加。 
  “采摘结束后,能不能带孩子们去参观一下季羡林纪念馆?”李老师说,参加采摘活动前,自己和孩子了解了一下采摘园,还有临清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孩子对季羡林先生纪念馆比较感兴趣,想深入了解有关知识。李老师随身带了一本《临清手册》,有关于临清的简短介绍,采摘时,她还适时向学生和孩子讲解。 
  另一位车友张先生说,参加活动前,孩子问了很多问题,他一下答不下来,赶紧去网上“恶补”。“孩子问桑树什么样子,公园有多大,还问临清有什么好吃的。”张先生说,他老家在东北,因为工作来到聊城,桑树小时还见过,但临清他了解不多。“昨天晚上‘加班’到8点,就为能回答孩子问题。” 
  当天,参加本报自驾游活动的大都是一些家庭,不少家长表示,小时在家乡见过桑树,但时隔多年,印象不太深刻,仅凭自己模糊印象,实在不能解答孩子疑问,只得提前做功课。
采摘不忘留念 纷纷和“桑树王”合影
  “这里面的树这么粗,有多少年了呀?”参加活动的一名小记者好奇地问。一看到一些树龄较高的树上挂着标识牌,孩子们感叹起来:“哇哦,都三百多年了!” 而正在采摘的一个小女孩“不服气”地说:“我这棵四百多年了!”听到她的“挑衅”,孩子们仿佛忘了自己是来摘桑葚的,转而比赛起来,看谁找的桑树年龄大。 
  沿着林子一直往里走,本报一名小记者找到一棵标有“627年”树龄的老桑树,一听说这是公园的“桑树王”,是年龄最大的一棵树,孩子们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劳动成果”,爬到树上拍起照来。 
  照片刚拍完,孩子们又发现了“新大陆”:这棵树上的葚果格外甜。“你看树干都裂了,这棵树不知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孩子们又发挥起想象力,讨论着六百多年前这里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而家长们则在一旁给他们拍照,采摘树上的葚果,有的家长甚至单独拿出一个小盒子,把这棵树上采摘到的桑葚和其他的桑葚分开来放,回去之后也让家人品尝一下“桑树王”结的果子。
晒成果 “前三名”本报发奖品
  18日中午12点左右,大家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到公园门口集合,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你看我这个大”,“我这个颜色鲜亮”…… 
  记者看到,大家采摘的桑葚有的放在保鲜盒里,有的拿塑料袋、塑料桶、小竹篮,甚至还有拿着泡沫箱,亮白和紫黑色的桑葚格外吸引人。车友们全家出动,甚至有几个不到两岁的小朋友也跟着家长来参加。
  “看谁摘到的桑葚最大,发给谁奖品。”本报工作人员一说,孩子们赶紧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看我这个”,“我这个大”……,因为进园前,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园子里有少数几棵桑树,上面结的葚果有五厘米长,孩子们都期盼能找到“巨型”桑葚。一说比谁大,大家有些“失望”地说,没有找到那样的桑葚,可一听说谁摘的桑葚大也能有奖品,孩子们的积极性又高起来,争相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终有几个孩子展示的葚果有两三厘米长,葚果“前三名”拿到本报提前备好的奖品,而其余参与的车友家庭也拿到了本报准备的精美礼品,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让大家惊喜不已。 
  两名小记者抢着采摘桑葚。
  在627岁的“桑树王”下合影。
  父亲举着儿子采摘高处桑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