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章田,“心画”创作 情有独钟
2014年05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真善美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写给六月的歌
  碧波万顷
    艺术家简介 
  苏章田,1969年出生,山东惠民人,少年习字,早年得著名书法家崔学路、田英章先生启蒙,走上书法之路。原《人民文学》创作班,苏州桃花坞美术学校花鸟画班,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学员。并在部队期间获得过全军、全国、国际硬笔书法展览无数次。原江苏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增补理事。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院院士、滨州市作协、书协会员福建盛世开元书画院高级艺术家,北京天地华艺国际文化公司、中国国际书画院、人民艺术家协会等签约书法家。2010年作品入展中日“孔孟文化”书画交流展,中欧艺术家原创精品展。擅长真草隶篆(包括石鼓文、金文、甲骨文)各种字体的书写以及花鸟画、山水画、散文和诗歌、楹联创作。

  十几年前,初识苏章田,他还是一名军人。我们相见时,他送我一幅字,字里行间透出青春的英气,写的是什么内容记不清了。他的字和年轻的生命一样,稚嫩中漫出青涩的激情,少了世间的沧桑感。
  欣赏苏章田的书法,更觉其沉郁之气。读他给友人题写的“雪味斋”,可谓是心境的流露。笔墨在空间相互映带,韵味在流动的线条中回荡,每一笔不是轻易下手,而是注入丰富的情感,表达一种高贵、清淡、真诚和温暖。尤其一个雪字,少了尘世烦恼的纠结,超脱后在天空自由飞舞。汉代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见小人矣。”书法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的反映,并非信手涂写,纸、笔和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选择书写者,书写者使用它们,酿成新的激情,创造鲜活的作品。扬雄将书法称作“心画”,这一个心字,表现字的背面的精神含量和品德修养。“雪味斋”这三个字书写在宣纸上,如同三座山峰,一脉相连,又独立成峰。通过这几个字,可以读出书法家苏章田的心境,字不能用漂亮两个字词解读,这只是浅层的讨人喜欢。品中回味,人的性格和创作心理,打开另一扇门,看到的会是不一样的景象。“龙马精神”有了金石的韵味,古拙而苍老,在宣纸上不仅体现书品,也有了人品的张扬。书法是载体,更多的是人的内心情感的流露,面对一张古老的宣纸,当笔墨接触的一瞬间,人心静下来,不能有一丝矫情的存在。以真诚的态度敬畏之心,去书写每一笔。书法不但是造型的艺术,书的是学养和人生经历,来不得半点虚假。
  “纸窗竹屋深自暖,石炉茶鼎暂来同”在竹屋中饮茶,听窗外的风声,竹林的响动,人与自然,自然与人融合一起,对联中藏满文人骚客的雅趣,也露出人生的境界和向往。苏章田则选择行书,笔墨在宣纸上行走,节奏鲜明,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停顿,表现书写者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在书写中沉在诗情画意里。苏章田的书法,融入现代的因素,使字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不仅是技法的化学反应,而是本质中渗出的异变。
  苏章田是杂家,一个杂字,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容纳多方面的意义。他涉猎多种类的创作手法,他写的散文,清淡多阴柔,这和多年在南方当兵有关。他的书法风格多样化,不是囿于一家门下,在漫长的修炼和研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著名画家熊秉明指出:“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即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情。”书法是生长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掰开每一个字的核,流淌出强大能量的古老文化的血液。
  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指出:“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书法和绘画不同,绘画可以去大自然中写生,画山画水,有一座小亭子,一间茅草房,烟囱中冒出炊烟,多一些人间的烟火味。书法却不然,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面对一个字,一首诗词,要参悟出情和心境,捕捉思想的意义,在线条中传达精神的气韵。
  书法不仅是艺术品,它的根茎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写好一个字容易,经过千百次的临摹,会写得像模像样。字背后的文化背景,不是一两天所能理解和领悟。我们看一幅书法时,研读字的间架结构,笔法的走势,章法布局,玩味笔墨和纸创造的情致。欣赏书法的美,也在品味人。我去过苏章田的书法工作室,看到他书法创作的过程,饱蘸墨汁的笔,在他的手中变得有了神灵,有了创作的渴望。书法不是人人可以创作,它是心灵的召唤,对书法的迷醉,在多年拓展的精神背景下,苏章田写出自己的风格,它与别人不同,是模仿不了的。
 (高维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