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蹭凉族”多辟点地儿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知新            

  21日,省城迎来了今年第一个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2℃,一大早出门的人们就感到了骄阳的威力。这不,早上8点左右,在解放桥路口等待红灯的人们,为了躲避骄阳的烘晒,顺序排开,躲到了电线杆窄窄的阴影里,形成了一道有趣的街头景观。(见5月22日《齐鲁晚报》C05版)
  高温如约而至,不仅“烤”验着市民的工作生活,也拷问着防暑降温的公共服务体系。多管齐下为老百姓创造公共清凉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启动纳凉公共服务,统一协调并开放学校教室、大礼堂等公共资源,延长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博物馆等服务时间,鼓励银行等公共单位设置临时性的休息点和纳凉点,为“蹭凉族”提供更多的休憩场所。同时,还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公益晚会,让老百姓在欢声笑语中愉悦身心。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城市建设中多一点“绿肺”,加大绿植布点、高杆大树种植、垂直绿化设计,不仅能有效增加绿荫避暑处,为城市“热岛效应”降降温,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一个处处绿色、大树成荫的城市,难道不是最佳的“蹭凉”地吗?!
  给“蹭凉族”多辟点地儿,不仅能释放出城市的善意,也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希望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中多些细节设计,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