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存进“银行”,集卡评好少年
大正小学: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好习惯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正小学每个班级教室里都有一个“绿色银行”。
  学生集到一定数量的“成长卡”可评星级少年。
     在高新区大正小学内,有这样一间教室,没有课桌、没有黑板,在墙角处整齐地堆放着一捆一捆废纸。据了解,废纸是学校“绿色银行”的收入。大正小学自2008年开展德育教育以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一直从点滴抓起,开展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如星级少年评比、成立“红领巾爱心基金”、开通“绿色银行”等多种形式,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任丽媛 通讯员 刘克勇                       
争集成长卡,争做好少年
  “我有21张成长卡,能评星级少年了。”在大正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室内,徐高帅举着他的21张成长卡,满脸的荣耀。课堂表现良好、不吃垃圾食品、爱护环境等是徐高帅获得成长卡的原因。徐高帅说,他还不是班里获得成长卡最多的,有同学获了25张。
  这小小的成长卡是什么?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行为习惯、读书、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积极且能长期坚持,就可获得代课教师奖励的成长卡。成长卡奖励原则有“十个行为好习惯”、“十个学习好习惯”共20种好习惯,学生一学期能集到12种以上成长卡就能评为“星级少年”,16种以上为“银星少年”,集齐20种为“金星少年”。
  “通过鼓励学生争集成长卡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以一种比赛的形式,看谁获得的成长卡多,看谁能成为星级少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无形中孩子就会自觉地坚持好的习惯。”学校负责人说,“星级少年评比”活动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举办到现在,每学期末评比一次,每个班里有七八名学生能成为星级少年,这个活动还在持续举办中。
废纸入“银行”,变卖助他人
  除了集成长卡,在每个班级中还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银行,大家都叫它“绿色银行”。与存钱的银行不同,“绿色银行”里面存储的不是人民币,而是一张张废纸。下课后,学生们有废纸,先将废纸平整地放在“绿色银行”里,用完的作业本也会放入这里。每到周五,各班将“绿色银行”里的废纸取出来,打包整齐交给少先大队成员,由他们送往德育室中,每学期定时进行废纸回收变卖。
  “从2010年成立以来,校园里随意乱丢的废纸少了,孩子们也更节约了,废纸回收是养成学生环保的一个小习惯。我们以点带面,从一张废纸到环保知识的渗透,让孩子们学会爱护环境。”学习负责人说,“绿色银行”不光是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在教师的办公室内也可以看到。
  “绿色银行”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废纸变卖的钱会存入学校的“红领巾爱心基金”,每年存入的金额大概有1000多元。通过红领巾爱心基金,可以帮助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学生,这个爱心基金,除了2009年成立初第一笔启动资金是师生自愿捐款之外,大都是“绿色银行”的废纸变卖来的钱。
  “红领巾爱心基金里资金不是特别多,却让孩子们变得有爱心。”教师马春芳介绍,2013年,当时在五年级二班的一名女同学生病,家庭条件困难,爱心基金捐出了300元,同时带动着班里的同学捐钱。“当我领着学生去看望这名女同学时,班上的孩子还自发从家里带牛奶、鸡蛋等物品送给生病的同学,大家的爱心很感人。”马春芳说。
  据学校负责人称,“绿色银行”、“红领巾爱心基金”这两种形式,将环保、节约、爱心等行为习惯融为一体,是大正小学综合性德育教育的体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