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何时“归来”?
□菏泽大蒜大量上市,新蒜收购价仅9毛/斤,这样的价格让蒜农“白忙活”□业内人士称,菏泽大蒜种植应加强权威信息发布、打造自身过硬品牌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丰收的大蒜让蒜农很纠结。本报记者 李贺 摄
  蒜农将大蒜从田里运出。本报记者 李贺 摄
     本报记者 李贺 见习记者 杨双媛 通讯员 于得水
  

  目前,正是大蒜成熟的时候,新蒜收购价每斤仅有9毛钱,这样的价格蒜农只能算是“白忙活”,越来越多的老蒜农产生了放弃种蒜的念头。
  因为蒜市不稳定,未来的蒜价如何,谁也无法判断。业内人士认为,菏泽大蒜的种植需要权威信息的发布引导,更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大蒜产业健康发展。
辛苦一年啥也没有剩下  老蒜农想弃蒜种小麦
  22日,记者来到大蒜主产区成武县大田集镇,在这个大蒜收获的时节,沿着公路两侧,记者看到蒜田里到处都是蒜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把蒜从地里挖出来、摆晾、绞蒜、装袋、削核,在烈日炎炎下,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地里一袋又一袋装好的大蒜整齐地放着,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蒜香。
  “种了十来年的蒜,明年不种了,改种小麦。”75岁的老人田忠全家住大田集镇,在这个大蒜收获的季节,田忠全一家三代人都忙碌在蒜田里。田忠全告诉记者,他们家里有四亩地,全种上了大蒜,谈起收成,他直叹气。
  “每亩可以收两千来斤新蒜,晒干了能有一千六百斤。人工费大约一千元,还有蒜种、肥料、水电等费用一千元,干蒜卖到每斤1.3元都赔钱。”田忠全说,这样的情况他们就不能雇人收蒜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一起上,“这样还能挣个苦力钱”。
  相对于田忠全老人,同村村民马保勤面临的境况更为窘迫,“我这一亩地有点盐碱,蒜的收成不好,只能出一千五百斤鲜蒜,估计是要赔钱了。”马保勤告诉记者,种这一亩蒜要比旁边的小麦操心多了,想到一年白忙活让他心里发酸。
  据介绍,农历八月底他们开始种蒜,在家时要先把蒜种剥好,犁地后要趴在地上把蒜种一个个摁进地里,然后上肥料、浇水、打除草剂再盖塑料膜。等到了该出蒜的时间,还要用铁条把蒜给钩出来,蒜不是一茬子长出来的,有时候要钩两三遍。
  “种这一亩地蒜基本上全靠人工,对于俺们来说,这样的辛苦只是为了一个好价格。这些年蒜价都比较低,俺们都没信心种了。”田忠全说,他们希望蒜能到每斤2元,这样也能多少挣点,不算白忙活。可是今年的蒜价格又这么低,看着旁边地里都改种小麦了,有国家补助又价格稳定,他们明年也不种蒜了。
政府发布权威信息、注重品牌建设  菏泽大蒜期待“大有可为”
  对于马保勤“地不好”这种说法,记者咨询了专业技术人员后得知,田忠全和马保勤所在地均属于老蒜区,多年持续种蒜对土壤有一定损坏,大蒜品质下降成为多个老蒜区的通病,长期种植结构单一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开始显现。像马保勤家这样的老蒜地,又是碱地,产量就更低了。
  “想恢复产量,就得停种一年大蒜,可以种一年对养分需求不大的玉米、小麦之类的作物,养养地,多施有机肥也可以。”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天气变化太快,倒春寒天气对大蒜产量也有一定损害。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蒜减产的同时,价格却没有随之上升,形成这种产量价格双低模式。带此疑问,记者找到了大田集镇一位资深的大蒜经纪人郭良苗。他认为,今年大蒜的总体产量并不低。
  郭良苗告诉记者:“老蒜区产量低,还有部分蒜民改种小麦了,看似是大蒜种植地面积年年萎缩,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在老蒜区种植面积递减的情况下,新蒜区却在年年扩张,大蒜整体种植面积没比上年少了多少,所以对大蒜产量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
  “产量和去年相似,如果没有炒作,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波动。”郭良苗认为,现在收购价是干蒜1.3元一斤,而对蒜农来说,只有价格到达1.5元一斤时,才能做到不赔钱。
  据分析,去年的蒜还不少在冷库里放着,老蒜都很难消化,去年收蒜价格在0.9元到1.3元之间,入了冷库成本就要加价0.3元到0.5元,按照现在的大蒜价格,冷库存蒜都挣不到钱。
  可是,今年蒜价具体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谁也说不准。一家果蔬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政府部门发布的大蒜种植面积、产量等权威信息。企业每年都会去调查种植面积,但真正的产量,不等收到库里,谁也说不准。
  对于菏泽的大蒜种植,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引导形成自有大蒜品牌,延长大蒜产业链。像全国闻名的章丘大葱一样,以质量为基础,用品牌促发展,让菏泽大蒜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现在已经有本地企业研制了附加值更高的黑蒜,提高大蒜的身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