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事,眼中花鸟
自明清以来四百余年间的33件花鸟画作品亮相博物馆
2014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走近展览背后 
水墨写意下的花鸟世界
  本报记者 陈莹 
通讯员 贾子艺

  近日,《群芳谱——中国画的花鸟世界》展在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笔墨丹青》展厅拉开帷幕,自明清以来四百余年间的33件花鸟画作品齐齐亮相,展出将持续至9月28日。记者走进此次展览,与您共享展览背后的花鸟世界。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门类。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花鸟有着别样的钟爱。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明初洪武至弘治的百余年内,占据画坛主位的是皇家画院的宫廷绘画。花鸟画突破‘院体’程式,出现了工笔重彩、水墨写意、调色没骨等多种风格。”此次展览的策划人、烟台市博物馆展陈部的邱真说,在这次展览中,便有水墨写意的开派人物林良的《雪景芦雁图》,鹰、雁等大型禽鸟是林良常描绘的对象,这其实同明前期尚武观念与帝王喜好不无关系,但林良却在此间融入了自身野逸散淡的情感表达,这在一派明媚妍丽的院体画中突出重围。
中国画家内心世界的变迁
  此次展览的33件作品,是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的中国画中“花鸟”画科的精品之作。从明初的院体、浙派到明中晚期的大写意,清代的宫廷画家、扬州画派、海上画派,一直到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和李苦禅等不同时期的大作,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中国花鸟画变迁史中的一个侧面展现,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画家内心世界的变迁。
  邱真说,中国的文人画家将人生况味诉诸笔端,或含蓄、或奔放、或澹远、或热烈,从“写形”到“写神”再到“写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既体现了传统人文精神,也展现了世俗文化的情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