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读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卫宁先生
2014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岳阳楼记
  老事 137cmX68cm
  一庭琴韵风 得手即逍遥 138cmX68cm
  祈福迎祥 84cmx71cm
  >调寄雨林梦 得意尚秀色 97cmX 187cm
  <毛泽东诗句 187cmX52cm
  抱朴归真 47cmX180cm
     王卫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政协特邀委员、青岛大众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岛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民族宗教书画院理事、学术指导、青岛花鸟画研究院理事、青岛油画学会秘书长、民革青岛中山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崂山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岛展览中心艺术总监。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表现方法,自成体系。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卫宁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书画同源”的理论,并且在书法和绘画艺术之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为人处事热情周到,谦和待人,遇事有静气,不急不躁,是朋友圈内素有好口碑的人。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岛展览中心的艺术总监,正是得其所哉。他的诸多书法和国画作品频频获奖,近年来被众多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
  王卫宁的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运笔自然流畅,结体中庸合度。真草隶篆,甲骨金文均有涉猎,既追求中正端方的古典传统,又追求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既有魏碑的浑朴厚重、大度硬朗,又有隶书的奇横雄律、方圆兼济;既有草书的朴茂粗犷、从容大气,又有甲骨的文咸秀丽、奇变多姿。在他看来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特性,书法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其用笔、用墨、用线契合了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直接赋予了中国画整体韵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并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在绘画创作实践中,他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抽象手法,以书法笔行墨韵的粗细、斜正、枯湿、长阔、轻重、快慢、捻转、断续与中国画绘画语言的泼墨勾线、渲染皴擦、滋润干涩、凝重空灵、色墨交融,节律相合,虚实相间的万千变化融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从而,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书法之美,有着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欣赏中国画中的一笔一划、一点一面,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凭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及书、画、印相互滋养,使他的作品拥进了更加浓厚的东方文韵和哲学气息。
  他的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尤其他的高僧、古柏系列作品,所画柏松古朴苍劲,有笔有墨,有姿有态,绞丝的树干体现岁月刻画的痕迹,虔诚的僧人则突出画面氛围的祥和、超脱、安定,可以说王卫宁的这类题材作品,技法娴熟、构思独具匠心,作品寓意深刻,是画家情感流露的完美体现。近些年,他在绘画方面孜孜,诚恳进取,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美术展览,其中人物画创作方面颇有新意,《大木行僧 祈福迎祥》、《南国雨林系列》、《诸子劝学》等作品,或绘少数民族风情,或写高僧古柏境界,或画高原雪域景象,都能以笔墨传神抒情,且构图设色,均有突破。同时在意境的创造方面,融入感情和智慧,让人感到用心的真切和精致。(节选)  (唐晓明)
  齐鲁晚报《今日青岛》书画收藏版投稿邮箱:qlwbjrqdxmt@126.com 联系电话:0532-58760585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