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项工程 建设美丽滕州
2014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枣庄讯(通讯员 孙薇 朱青) 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彰显了全国至上而下铁腕铁规治污的坚定决心,也凸显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滕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创建“美丽滕州”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打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南水北调水质考核、大气质量改善三大硬仗,不断完善污染防控体系,努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治理中提升,坚持“铁腕治污、铁拳执法、铁面问责”工作举措,深化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生态、洁净、安全”六项工程,全力营造水清、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实施“蓝天工程”。 强化工业企业治理,积极开展华电新源(滕州)热电公司、滕州中联、鲁南中联等公司脱硝治理,对29家重点废气企业全部安装了防风抑尘网,配套建设了喷淋除尘设备;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15台;建设了3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9条检测线,实行绿标、黄标制度,开展了“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划定了黄标车禁行区域,对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不准上路行驶,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实施“碧水工程”。构建“防、治、用、保、管”流域治污体系,全市先后关停企业60余家,对118家企业实施了再提高工程,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全市投资8.5亿元建成了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7万吨;投资2.3亿元,在4条主要河流建设了15个片区1.5万亩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全市辖区形成了“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流域处处生态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据统计,目前,主要河流断面水质COD、氨氮浓度年均值由原来的150mg/L、8mg/L,分别降至20mg/L、1mg/L以下。
  三是实施“安静工程”。以创建噪声达标区为目标,全面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噪声管理,对重点噪声源单位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低噪音设备和隔音降噪措施,消除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噪声影响扰民。
  四是实施“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森林滕州”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年均发展美丽乡村100个。加快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五是实施“洁净”工程。全面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玉泉模式”,全力开展“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市21个镇街驻地全部建设垃圾中转站,新增垃圾收集点(桶、箱)7000余个,1226个行政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运作;抓好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周边的镇街、村居铺设管网,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农村社区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深入探索水泥JT立窑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建成滕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对城市污泥进行湿法处理,获得三项国家专利,解决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六是实施“安全”工程。按照“超标即预警、预警即应急、应急即处置”的理念,滕州精心构建了立体监控、点源治理、集中处理、湿地净化、应急处置“五位一体”的新薛河流域应急安全防控体系。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集环境自动监控、污染源视频监控、易燃有毒气体监测预警、企业安全监控、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环境安全防控系统。投资22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域的环境监控网络,30家废水排放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0余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超标留样仪。全市4条主要河流建设了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别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时监控重点排污企业及河流断面,确保了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保障了流域环境安全,为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