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监管 还需立足“本土”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增强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垄断,需要结合实际夯实反垄断监管的基础。 竞争和反垄断诞生于市场经济,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和成熟。我们摆脱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使人们深刻认识有效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市场竞争的文化、意识和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反垄断理论源于市场经济实践,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欧美反垄断理论经历了巨大变化。如,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曾以反垄断为由分拆大企业,但当前的反垄断理论已不支持分拆大企业。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发达国家当前的反垄断理论,还要研究其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我国的反垄断理论体系,以支撑我国反垄断监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世界反垄断监管的通行规则,另一方面要有理论创新的魄力和能力。 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有约束力的反垄断规则,各国反垄断监管的目标也存在差异,如美国注重消费者保护,欧盟重视一体化,加拿大强调效率等。我国应坚持从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出发,一方面大胆借鉴国外的成熟制度和通行做法,另一方面服从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能够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反垄断制度体系。(摘自《人民日报》,作者叶军)
改革院士制度 引导人才选拔 两院院士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引领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是各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所谓“上行下效”,院士的选拔标准直接影响着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标准,院士的遴选机制也映照出整个科技界的人才选拔制度。院士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既在于强化和净化院士队伍本身,也在于引导和影响中国人才制度的改革。 在院士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还学术界一方“净土”。过去几年,个别试图借助权力和作弊手段混入院士队伍的人,损害了院士队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要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就必须以学术标准为不可动摇的最高标准来考评院士,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将权势、金钱或人情的影响彻底排除在院士遴选机制之外。 院士制度从创设之初走到今天,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研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很大提升。改进和完善院士的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和退休退出制度势在必行。院士选拔应当朝着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方向发展,通过更加全面、务实的考评方式,让所有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都人尽其才,及时进入院士队伍,而创设一种好的退休退出机制,也能在释放出更多院士名额的同时,让年事已高的老一辈院士能够以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功成身退,将机会和位置留给更有活力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摘自《光明日报》,作者杨鑫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