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建石文化馆,盼有人来帮忙

“石痴”王青山:即便苦撑,也绝不卖石头
  ▲王青山(右)向参观者讲解石头背后的故事。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平                               
  阳光舜城有个私人石文化馆,里面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石头。馆主王青山自掏20余万元建了这个石文化馆,并将收藏了20年的石头拿出来免费做展览。时间一长,大量繁杂的工作让他力不从心,他希望有志愿者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让石文化馆支撑下去。

  社区里的石文化馆
  在阳光舜城商业街附近,这家“齐鲁石文化国学馆”的面积160多平米,布置了各种石头200多块,也有大幅的字画,处处流露出浓郁的国学韵味。
  用石头表现国学,让石头自己说话,这是老王建立石文化馆的初衷。在主展区,他将自己的石头设为三个主题,分别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正如老王的朋友为其题字:“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青山的石头讲国学”,“史话石说”。
  如今,这家石文化馆已经运作了将近一年。平常只要有人来,老王都会耐心讲解每块石头的故事,分享个人心得。这家石文化馆已经成了舜耕街道的文化教育点,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观看。有的居民观看之后,往往还要带上家人再看一遍,甚至亲戚老少十几口一起来观看。有的白天没时间,晚上8点多了还敲门要求参观。对此,老王都是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做讲解。
投入20多万积蓄
  今年66岁的王青山在工厂做过厂长、在大学做过老师,与石头结缘已有20多年。王青山说:“以前纯粹是一种爱好,没想过开展馆。”由于对古诗词和国学的热爱,渐渐地,老王从石头中悟出了很多道道,就开始寻思建个石文化馆,从石头中陈述一下正能量。
  拿定主意之后,老王开始将时间和精力用于选取观赏石、搬运、挑选、取舍定位、摆放等等。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挑细选,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观赏石他得亲自动手搬移。有一段时间,腰因为负重疼得直不起来,晚上不敢翻身,他硬是咬着牙完成布展。解说词是关键,一个多月看书翻阅资料、排版打字、校稿、定稿,反复推敲。忙起来的时候,老王就在馆里的沙发上凑合着休息。
  事实上,自己淘石头的花费不算,光是展馆的租金一年就得5万元,加上装修和水电,老王几乎将自己积蓄的20多万元养老钱全部投了进来。
盼有志愿者加入
  虽然是苦苦支撑,但老王说绝不会卖石头,能撑多久算多久。事实上,老王还有很多石头由于场地有限“没处安身”,他说展馆内摆放的石头只是自己收集量的四分之一,很多精彩的石头还没有开箱。用老王的话说,给他一个平台,将成为济南市很好的文化亮点。
  老王自言,年纪大了,石文化馆内事务繁杂,希望对石头或国学感兴趣的志愿者能加入进来,让石文化馆坚持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01版:重点
 A02版:重点
 A03版:收藏专版
 A04版:身边
 A05版:身边
 A06版:身边
 A07版:山东
 A08版:娱体
 A09版:天下
 A10版:世界杯
 A11版:世界杯
 A12版:世界杯
 A13版:世界杯
 A14版:世界杯
 A15版:世界杯
 A16版:世界杯
 B01版:世界周刊
 B02版:世界周刊
 B03版:世界周刊
 B04版:世界周刊
 B05版:青未了
 B06版:世界杯
 B07版:青未了·书坊
 C01版:今日济南
 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C03版:今日济南 精读
 C04版:今日济南·精读
 C05版:都会·96706
 C06版:今日济南·乐活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关注
 J03版:今日烟台·城事
 J04版:今日烟台·城事
 J05版:今日烟台·读者
 J06版:今日烟台·24小时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