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实施校安工程,五年投入3.96亿元,新建校舍123处
让农村娃都搬进放心教学楼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6月19日讯 (通讯员 王昌军 徐峰) 近日,在邹城市石墙镇凡山小学,随着“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从教室里蜂涌而出,整个楼道里顿时充满了欢乐。自从2011年凡山小学教学楼启用以来,这样喜悦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着。
  凡山小学地处邹城市西南丘陵山区,是所典型的山区小学。原来的教学用房是上世纪90年代普九时期建设的“水泥椽子木头梁”瓦房。面积狭小,多处漏雨,存在安全隐患。“我校现在的教学楼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建设而成,结实耐用,美观大方,建筑面积大,圆了全校师生多年的‘安学梦’!”提起学校建设投用没几年的教学楼,该校负责人臧庆林高兴地说,凡山小学的巨大变化只是该市校安工程的一个缩影。
  邹城市是个教育大市,全市90%的中小学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些学校的校舍普遍老化严重,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急需重新建设。为此,该市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每年年初都下达《校舍改造工程指令性计划》,列为年度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和“3311”重点工程。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措项目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倾斜力度。将市财政承担经济较好镇校安工程建设资金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将市财政承担经济薄弱镇校安工程建设资金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3.96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23处,维修加固55处。其中,四分之三的项目都安排在了农村中小学校。
  为确保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该市建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工程指挥部,对重点项目实施专项督导,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口,对工程质量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同时,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减免行政性收费,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项校舍安全工程项目都能按时保质完成。使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真正成为“精品工程”、 “放心工程”和“民心工程”,助更多农村学生实现“安学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