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坚守
镜头下的好乡医刘庆民文/本报记者贾凌煜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刘庆民多少足迹,也让他吃了无数次苦头。 郭毅 摄
  ◤当上乡医以来,刘庆民平均每天都要出诊两三次,他有呼必应,乐之不疲。 胡少峰 摄
  ◤睡觉时手机就放在枕边,无数次从熟睡中被村民的电话叫醒。  郭毅 摄
  ◤为了方便老人打电话求诊,刘庆民自费印制带有自己电话的挂历。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去年,刘庆民把学习高护的儿子和儿媳叫回家给他帮忙。  胡少峰 摄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刘庆民和妻子终于圆梦到北京旅游。  本报记者李岩松 摄
  ▲行医至今,刘庆民积累了满满一鞋盒欠条,最早的一张是1979年写下的,他却从来没有找村民要过帐。 凌海宁 摄
  ◥2010年5月,刘庆民被诊断为膀胱癌,手术时他家中却只有4000元,医疗费还差七八千元。 凌海宁 摄
     坚守大山35年,让村民“先看病后付费”,从医至今攒下1880张欠条,自己生病时却不够钱手术。泗水好乡医刘庆民的事迹经本报连续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刘庆民和妻子终于圆梦到北京旅游,看了天安门、游览了故宫,也逛了颐和园。泗水县组成了宣讲团,对他的事迹进行巡回宣讲。宣讲团还将走进省城济南,让更多的人学习他的精神。
  近日,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带领市财政局、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来到隈泉庄村,看望了好乡医刘庆民和他的妻子包现云,承诺为他解决生活困难,尽力完善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以便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
  感动于刘庆民的事迹,本报特地联合济宁市摄影家协会,再次走进大山,走入隈泉庄村,走到刘庆民身边,用镜头记录下他的生活点滴。

  (本版图片由济宁市摄影家协会与本报记者拍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