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育人求真
青岛二十一中打造“求真”校园文化,构建育人新天地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1中的教师节师德标兵表彰活动。
  21中校园艺术节。
     主办:青岛市教育局
承办:齐鲁晚报《今日青岛》
  本报记者 李珍梅 通讯员 周正超
  青岛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1956年,1996—2009年曾改制为公办民助的学校“求真中学”,后恢复公办性质。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求真”为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即:以真管理为保证;以真研训为途径;以真德育为根本;以真教学为中心;以真服务为保障;以育真人为目标,先后取得了省规范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等二十余项市级以上称号,办学质量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是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真德育,以真爱感召学生
  俗话说:树人先立德。青岛二十一中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注重化“说”为“润”,注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学校的“三自”德语品牌,即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重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三年德育系列教育模式。即七年级的“养成教育”、八年级的“情感教育”、九年级的“成功教育”,每个学段主题教育突出,真正实现了“以真爱感召学生”,让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一路有爱相伴。
  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自律部、宣传部、实践部、文体部、卫生部、学习部,各部根据职责所在,负责日常活动。学期内,各部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精神,提高了学生自治能力,学校进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放在“草木生情、墙壁说话”上,更在探索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内涵建设模式。
  在二十一中,学校坚持这样一种理念: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主题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校园之美、生活之美、和谐之美的发现者。让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育真人,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二十一中,“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的人本思想在校园里处处得以体现。如学校每周的社团活动,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每年上半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下半年的体育节、艺术节,人人参与;学生广播站天天广播;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体育赛事定期举行,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已成习惯;学生乐在其中,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一位家长享受到孩子进步的喜悦,永远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境界。”学校八年级一班班主任徐春梅老师如是说。
  面临毕业,九年级七班学生李逸君对母校满怀感恩。她说:“时光虽然短暂,但学校里丰富的生活令我久久难以忘怀,我和老师、同学们在这里朝夕相处,一起欢乐一起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再过四十几天,我将毕业,我深深地感激学校给予我的一切,在我未来的道路上,我将求真进取,为母校增光添彩。”
  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更坚定了校长李培钧的目标。他说,“我们将不断凝炼打造‘求真’校园文化,对待工作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使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上新台阶,更好地促进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真教学,让学生有效学习
  成才须立学。学校紧抓课堂主渠道,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并推广了“四性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四性是理念层面,即课堂教学要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兴趣性、规律性,所谓五环节是操作层面,即课堂教学要遵循明标、看标、议标、结标、和测标,此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越来越成为绝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扎实有效、轻松愉快,学校教学质量也在区片名列前茅,学校先后在区市等课改会议上介绍经验,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