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聊城商会秘书长赵希珠:
建立会馆,打造聊商温馨之家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聊城商会相关领导走访会员企业。(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玉涛              
  日照市聊城商会前身是日照市江北水城商会,成立于2011年11月19日,算是日照市异地商会成立较早的,去年8月份正式更名。作为一个地级市商会,聊城商会成立以来稳步发展,目前会员企业50多家,涉及房地产、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江北水城人杰地灵
50余企业扎根日照

  提起聊城,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江北水城。这座飘在水上的古城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诞生过众多名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来日照参军、上学、工作的聊城人越来越多,从九十年代开始,聊商真正在日照生根发芽。
  日照市聊城商会秘书长赵希珠1995年参军来到日照,2003年转业之后在日照某事业单位工作,2010年辞职下海。
  据介绍,日照市聊城商会前身是日照市江北水城商会,在往上则源于同乡会。“2009年我们发起成立了聊城同乡会,当时在日照落户的聊城人就有四五千人。”赵希珠说。
  后来,在同乡会多次座谈后,同乡中的商界人士建议成立商会,大家抱团发展。“同乡会只是感情联络的一个民间组织,不能为企业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他说。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1年11月19日,日照市江北水城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在日照的聊城籍工商界人士有了自己的家,也为日照、聊城两市加强经贸往来架起了新的纽带和桥梁。
  去年8月份,商会正式更名为日照市聊城商会。目前会员企业50余家,涉及房地产、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物流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为会员争引资金
团结企业界人士

  商会成立以后,聊城籍企业家有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商会在团结广大聊城籍企业界人士,帮助会员加强协作交流,促进日照、聊城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诸多切实有益的事情。
  “我们有一个副会长,属于科研型人才,当时他取得了一项专利,但苦于没有资金,一直不能落地。后来我们了解到老家有个企业家正好想投资,我们就把引过来了。”赵希珠说,那位企业家来到日照考察完以后,决定注资一个亿,支持该项目发展。
  据介绍,商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总结工作,公布财务,规划发展;还不定期召开会员座谈会,促进会员间的产品、项目对接。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还会组织书画笔会、座谈会等,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市
兄弟商会的合作

  作为一个地市级商会,日照市聊城商会没有省级商会规模那么大,但它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发展模式。
  “我们与省内其他地市的兄弟商会来往非常密切,合作也很多。”赵希珠说,目前山东省已经成立了8家聊城商会,还有4家正在筹备中。
  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东营日照两地聊城商会座谈交流会在日照举行。两地的聊城籍企业家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进而建立起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期间,赵希珠等人陪同东营一行参观了部分会员企业,并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据介绍,今年商会将更好地发挥各种信息平台的作用,为会员进行信息交流、成果发布、产品展示等提供服务。举办项目与融资信息发布会,组织企业会员和有投资意愿的非会员老乡参加,为广大同乡之间的互利合作搭建桥梁。
  “我们近期的目标是以酒店等形式建立自己的会馆,给会员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聚集的场所和平台,同时用于会员专业培训和组织展销会、展览会等内容。”赵希珠说,目前因为选址、资金等问题暂时搁浅。但大家都能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非常团结,凝聚力很强,相信这个目标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