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条情感纽带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云云

  “徒步大运河”大概是这个初夏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直到站在通州燃灯塔下,我才意识到,自己即将开启一段不寻常的旅行——这个曾经藏在教科书的庞然大物,正在等待我们靠近。
  走近它才看到,历史变得立体起来,它写在老船工爬满皱纹的额头,刻在斑驳的老船闸上。它又是鲜活的存在,当满载货物的货轮穿梭在杭州市内的运河水面,历史仿佛就这样静静地在运河水中流淌。
  不论是在断流的黄河以北,还是在航运畅通的江南,沿线每座城市都把这条母亲河当成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珍惜它、爱护它。 
  我们走进数个博物馆,有的以运河为主题,有的城市博物馆单列出运河展区,不论是传统的展示方式,还是全新的3D体验,都在向人们讲述,运河从这里走过,并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被沿岸人们传诵、被写进文学作品,因而得以永恒。
  在京津冀鲁,感受北方人的豪爽,过淮河、进南方,语言渐渐变得难懂,但听说我们的队伍是沿着运河来的,马上没了隔膜——懂运河的人,骨子里对运河城市都有感情。
  离开通州18天后,当我站在杭州拱宸桥边,不禁感慨,千百年来,往来船只就这样浩浩荡荡地从这里奔赴京城,运河见证了多少次朝代更迭,依然宠辱不惊。这条大河奔流到今天已经有些疲惫,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呵护。这也是运河两岸居民甚至更多中国人的心声。大运河申遗成功,考察队队员、广东省文化旅游学会会长、“当代徐霞客”李存修老爷子发来短信:“让我们互相祝贺!”确实,大运河“入遗”是我们共同的喜讯。
 (作者为本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