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哪,节约的种子就在哪发芽
本报追访离开烟大的四名保洁员,节约仍是他们的“口头禅”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18日,罗玉龙坐上公交准备去富士康上班。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18日,吴明华在烟台大学对面的商场超市中做保洁。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姜德芝目前在一家川菜馆打工。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周立胜目前在东北老家,这是他以前在烟大工作时的场景。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倩倩                            
  从2013年5月开始,烟台大学七餐厅的七名保洁员就开始捡学生的剩饭吃。本报对此率先报道后,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和山东诸多高校发出“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倡议,节俭之风蔚然兴起。七名保洁员成了节约的典型,日前还被评为“全国节约之星”。
  2014年新学期开始,七名保洁员离开了烟台大学的餐厅,去了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把“节约”、“俭朴”的精神带到了新工作和新的环境中去。近日,本报记者对其中的四位进行了采访。
罗玉龙 在新单位仍然爱“叨叨”
  66岁的罗玉龙个头不高,还有点儿驼背,但他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一种光芒。作为吃剩饭的发起人,罗玉龙不仅把自己的节俭观念告诉自己的家人,还把它带到自己现在的工作中,以宣传节约为荣。 
  在烟台大学,罗玉龙可是同学们心中的“名人”,同学们亲切地叫他罗大叔。通过好几次被请到班里做演讲,罗玉龙被许多的同学知道,不少同学在校园里遇到他,都会跟他打招呼,这让他觉得特别欢喜。
  “我喜欢教育孩子们,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不知道过去的苦。”罗玉龙从上台演讲会紧张,到侃侃而谈,最后成为节俭的“布道者”,现在他带着这种使命来到了新的岗位。
  今年4月份,罗玉龙来到了富士康工业园一家餐馆,和他原来的老哥们儿姜德芝一起洗餐具。到了新的岗位,罗玉龙也不闲着,看到浪费的现象,他还是会说道说道,对于年轻的同事,他也会教育一下。 
  “可能我比较能叨叨,年轻人都会烦,但我就是想宣传这节俭。”操着浓重的四川话,罗玉龙每次讲完话总喜欢哈哈大笑,就像个老顽童。
吴明华 看不惯年轻人乱花钱
  64岁的吴明华是吉林省四平县人,来到烟台有两年了。每天下午两点半,他开始穿着工作服在新世界百货超市打扫卫生。像在烟大餐厅一样,吴明华对待顾客总是笑眯眯的。
  说起去年吃剩饭的事,他还是头头是道。1950年10月,吴明华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当时全国的经济条件非常差,一家人经常挨饿,一年到头,天天吃高粱面。尽管日子很苦,吴明华还是上了学,初中毕业后就当上了小学老师,这一教就是19年。后来没有转成正式老师,所以无奈下岗。不过,他在教书育人时就爱给学生们讲过去艰苦的日子,对于自己的儿女也一样,总是把“省着点”、“别浪费”挂在嘴边。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不浪费就是很自然、很习以为常的事。”吴明华说,去年重阳节他儿媳妇花了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件李宁的短袖,他感觉挺贵的,“都能买两件了”。他总说看不惯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他总是算计着花钱,他已经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他说都是自己攒下的辛苦钱。对于吴明华来说,节约就是一种习惯,改都改不掉。
姜德芝 不花钱的饭更不能浪费
  与在烟大餐厅不同,姜德芝现在所在的富士康工业园这家餐馆是管吃的,也就是吃饭不用花自个钱。姜德芝说,来餐馆吃饭的都是打工的,知道挣钱不容易,所以浪费很少,“花钱的不能浪费,不花钱的饭更不能浪费”。
  姜德芝是海阳西石兰沟村的,在来烟台打工之前,一直在地里摆弄果树,后来因为儿子在烟台忙不过来,他和妻子来给儿子看孩子、帮忙,现在孩子大了,他就开始打工,主要还是以餐饮业为主。 
  不过,他已经很久没吃剩饭了。“不浪费就是好事。”姜德芝说,与学生不同,上班族上班比较辛苦,偶尔出来改善一下伙食,下个馆子吃顿饭,所以很少有浪费。“如果有浪费厉害的,我们看到了会建议他们打包。”
  有时一些员工并没有烟大学生那样听从姜德芝的“教育”,对于姜德芝说的“节约”观念不以为然,这令他很苦恼。姜德芝现在吃饭不花钱,但他仍然吃得节省,“虽然是管吃,那也不能浪费,米饭我都是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要,越是不花钱的,越不能浪费。”
周立胜 穷人富人都得学会节俭
  与其他几个保洁员相比,周立胜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对于他来说,捡学生的剩饭吃,一是感觉浪费粮食十分可惜,二就是可以省钱,减轻生活的成本。 
  60岁的周立胜最近回东北老家了,他是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大概一个月才能回来。这次回乡,主要是把家里的一百多亩田地处理下,然后回到烟台落户。他和老伴身上都有病,这也使整个家庭生活变得比较困难,节俭也成了很自然的事。 
  周立胜说,每一个普通人,只有肚子鼓鼓的时候才能去考虑别的事,他吃剩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省钱。目前,周立胜和老伴儿、儿子在烟大附近租的房子,一个月1500元,他现在唯一考虑的就是攒钱、买房,然后等待儿子成家,这是他唯一的愿望。去年吃了将近半年的剩饭,让周立胜能省下两千多块钱的生活费。周立胜说,生活困难的,只有节俭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生活富有的,也只有节俭才能让富有的日子更长久。所以他总喜欢告诉身边人不要浪费。 
  原来的几位“节约之星”离开了,但节约的美德留下来。现在烟大很多保洁员仍在捡吃学生们的剩饭——虽然学生们的剩饭已很少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