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魅力使节俭成为风尚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 王全杰:烟大保洁员这次举动,从个体行为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校园风尚,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具有稳定性、惯性,不需要号召,不需要强制,不管保洁员一茬一茬换,老生不断毕业新生不断到来,这种节约的风尚会慢慢传承下去。 
  中国之声观察员、资深评论员朱熙:首先,保洁员的价值观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节约的惯性,这种习惯在他们意识里已经难以改变,并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不浪费这一件事。
  其次,反映出保洁员对粮食的深厚感情。他们经历过粮食极度短缺的年代,他们永远忘不了那种对粮食短缺的紧张感,这种记忆难以磨灭。
  再次,默默地接受他们、默默地给他们一个微笑比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是更大的尊敬。保洁员吃剩饭,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碍,那就是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最后,从节约行动上讲,每个人应当从盯着自己的饭碗,要求自己减少浪费,不再让他们二次消费这些食物,慢慢让自己也形成这种节约的惯性,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这对于他们才是最大的尊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