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的爱心
1个半小时全车捐款2.5万余元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帅工作照。
  王帅在列车上主动带头为陈文钊募捐。(视频截图)
     本报记者 宋磊
通讯员 王玉建 王旭   

  2013年10月27日晚7点左右,由青岛开往北京的G198次列车在落日余晖中缓缓驶离济南西站。开车后,列车长王帅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车厢。乘客们的表情,行李架上的行李,一一进入他的视野。
  当王帅走到8号和9号车厢连接处时,看到了凄惨的一幕:一家人,衣衫破旧,满脸忧伤。妇女拿着半个煎饼,蘸着水,正一口一口地喂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男孩儿坐在一个破旧的轮椅上,鼻子里插着氧气管子。一位中年男人,一只手上缠着血迹斑斑的旧绷带,一只手托着一只氧气袋。
  看到这一幕,王帅的鼻子酸了。他想,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他蹲下身去,轻声问:大哥、大嫂,您这孩子怎么啦?夫妻俩望着王帅,半晌,只说了一句:“大兄弟……”就已泣不成声。
  原来,这是来自聊城高唐县的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叫陈利生,母亲叫张卫,孩子陈文钊今年刚刚9岁。这个家庭也曾经温暖幸福过。可是,就在两年前,7岁的儿子小文钊被查出患有脑瘫。从那时起,这个家庭每天都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巨额的医疗费使这个家庭一下子背负起了山一样沉重的负担。儿子痛苦的表情日日夜夜撕裂着这对夫妇的心。
  夫妻俩东南西北去了几十家医院,最近在济南一家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亲朋好友好不容易凑借的13万元钱所剩无几。现在,他们一家带着仅有的6千元钱,抱着试试看的一线希望,想去北京找更好的医院给孩子治疗。
  只有6千元啊。买包方便面都舍不得,大人孩子天天靠吃煎饼填肚子。妻子张卫含着眼泪,指着丈夫的手说:“你看看他的手,这是干农活的时候被农割机绞断了,都肿成这样了也不敢到医院去治疗,就是为了给孩子省下点钱治病。”
  王帅被这对夫妻倾家荡产给孩子治病的勇敢选择感动了,被这个崩溃边缘的家庭刺伤了心。望着眼前这对年长不了自己几岁,却显得十分苍老的患难夫妻,再看看一旁的孩子,脸上没有半点血色,皮包骨头,坐在轮椅上一直闭着眼睛昏迷着,时不时身子抽搐几下。妈妈不断地用手抚摸着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
  作为80后的王帅,还没见过这样孤独、无助,在深渊的边缘挣扎的家庭。王帅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他站起身,擦去泪水,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大哥,你别难过,我想想办法”。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想尽自己的全力帮助这一家人,可是自己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力量呢?能不能发动乘务员和车上的旅客一起帮帮这个家庭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帅找来一个废纸盒,做了一个捐款箱,带着孩子的父亲先来到了餐车。“旅客同志们,对不起打扰了。在我们的列车上,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遭遇致命的难题……”。 
  他生动地向旅客们讲述着这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并向旅客呼吁:“旅客同志们,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为了拯救一个家庭,奉献一点爱心吧。”
  “我先捐五百。”王帅从口袋里掏出钱放进了捐款箱。让王帅没想到的是,旅客们纷纷解囊相助……王帅被感动了,更坚定了他继续募捐的信心。就这样,王帅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走,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个不幸家庭的故事。“车长,冲着你的热心肠,我捐五百。”“我捐一千,这是我的!”
  “车长,我这里还有些方便面和小食品,都送给他们吧。”亲情的暖流,在一节节车厢涌动。人们感动着他人,也被他人感动着。
  王帅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他仿佛看到了神圣、看到了崇高。多么好的旅客,多么好的乘务员啊!300多位旅客,几名乘务员,短短40分钟的时间,足足捐了两万五千六百多元!
  当王帅把钱送到孩子父亲的手里时,这个憨厚朴实的父亲使劲握着王帅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天底下尽是些好心人呐!”有细心的乘客,用手机拍下了这感人的场面,传给了中央电视台。央视《晚间新闻》节目,为G198次列车上300多位乘客以及乘务人员的爱心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