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公交延时首日,吸引不少市民来体验
末班车乘客较少,适应还需时间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晚上9点50分,司机驾驶公交车辆穿行在济宁城区。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庄子帆 

  20日,城区8条公交线路延长末班发车时间开始试运行,济宁公交公司这个“晚下班”方便市民出行的举动,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认可,甚至一些得知消息的市民专程来体验。不过,记者在体验中发现,因为大部分市民形成已久的生活习惯,晚上9点半之后末班公交车上的乘客较少,还需适应一段时间。
不用头疼打车难 公交延时很方便
  20日20点25分,1路公交车刘艳春驾车到达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休息了5分钟之后,她启动了该线路的第一趟加班车。而早已得知消息的郭先生,是第一个上车的乘客。“我在医院做康复治疗,今天家里有事,便乘坐公交车回家。”郭先生说,如果没有公交车的话,打车需要25块钱,现在公交车加班,以后他做完康复治疗回家,都可以乘坐公交车,能省下不少钱。
  而对于住在三贾村的贾女士来说,1路公交增加夜班车给她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晚上一般都不敢出门逛街,因为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也很难等。”贾女士说,今晚朋友叫她出来玩,本来她正在等出租车,没想到却等来了一辆加班公交车。“以后晚上逛街也方便多了。”
  而得知公交车末班车延时的消息后,石阿姨和老伴专程来体验,坐车去快活林附近逛一逛。“原来公交车早早下班了,远点的地方我们也不敢去。”石阿姨说,夏天睡得晚,而且都是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才出来,现在有了延时公交车,再晚一点出门也不用担心了。
  而在这个周末,城区太白楼路上一家商场正在搞店庆活动,营业时间延长,公交车延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带旺了人气。“正是周末,很多市民吃完饭之后喜欢逛逛商场,现在逛完商场还能坐公交车回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促进。”该商场策划科负责人说。
末班车一个来回,才拉了5位乘客
  因为是第一天加班,陈艳春从一开始就默默数着上车的人数。当车行驶到公交加油站以西后,上车的乘客逐渐增多,在商业区最为明显,到达草桥口时,车上已经有18位乘客。“这与我之前开的最后一班车的乘车人数差不多。”陈艳春说。
  21点05分,陈艳春从豪德商贸城返回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时,又拉了17位乘客。不过,她同事所驾驶的21点末班车,乘车人数却减少了一半。21点16分,33路(右环)公交车行驶到苏果超市附近,车上的人也是非常少。
  而2路公交车驾驶员李媛媛21点37分在火车站出发,到达亿丰终点站时,这一趟才拉了两位乘客,一个来回也不过有5位乘客上车。“两条线路4辆车,加了4个班次,一共才拉了43位乘客。”济宁市公共汽车公司公司第三分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特别是末班车,过了9点半之后,乘客就特别少了。
  “由于今天是公交车延时的首日,许多市民还不太了解,这个比较正常。”济宁市公共汽车公司营调处的工作人员说,末班车乘客少与市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以往大部分市民在晚上9点半之前都回家了,这个情况也在预料之中。“市民的作息时间是很长一段时间养成的,还需要时间适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