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吹空调也能中暑?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汝树
编者按
  中暑、溺水、雷雨、食物中毒、汽车自燃……夏日生活中,大家常常遇到的一些危及人身和生命的突发事件,如何才能预防并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本报集中整理了系列《生活安全手册》,希望能对市民的生活有所帮助。
紧急处方: 11时到15时减少外出
  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外界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甚至超过人体正常温度,会造成人体体温调节障碍,容易引发中暑。老人、儿童一向是中暑高发人群,烈日炎炎时应当尽量少出门。
  那为什么这些人常成为夏日中暑的高发人群呢?
  山铝医院中医科主任仲静静介绍说,老年人由于各种器官开始老化,心功能、呼吸功能等的衰退给他们造成了散热障碍,加上老年人附带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较多,致使他们对高热的耐受力下降。而孩子中枢神经发育不全,调节体温能力弱,也抵挡不了高温。
  对待这两类人群,仲静静建议,减少熬夜,老人、小孩在11时到15时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尽量减少外出。

紧急处方:藿香正气液
  与持续高温作业而中暑的群体不同,办公室群体更容易不经意间中暑。说到这,不禁有人要发问了。每天在办公室坐着,吹着空调,那么凉爽,怎么可能中暑呢?
  仲静静给大家解释说,其实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当你从热气蒸腾的室外忽然走进空调房时,假如室外温度在38℃左右,室内温度18℃的话,冷热交替变化太大。你的皮肤可能顿觉凉爽,但身体在室外吸收的热气,大都被倒逼在体内。反而容易导致中暑。
  为了避免中暑,空调温度不要太低,23度左右就可以。作为中医大夫,仲静静的办公室里并没有开放空调。她说,自然风才是最好的降暑方式,风扇、空调的风都太“硬”。办公室族群一旦中暑,可立即口服藿香正气液。
紧急处方: 阴凉处休息、喝淡盐水
  夏天建筑、露天矿、搬运等露天作业时,工人师傅们除了受到太阳的辐射外,还要被加热地面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而在这种高温情况下,人体只能通过汗水蒸发来散热。
  在常温下,正常人每天进水2-2.5升,在炎热季节,正常人每天出汗1升,而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他们的排汗量大幅增加,平均每天3-8升。由于汗的主要成分为水,同时含有一定的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大量出汗不仅导致水分丧失,还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衡产生一定影响。
  仲静静说,大量的水分丧失会让工人出现无力,体温升高的症状,这也是工人们中暑的原因。此时,应停止工作,到阴凉处休息,适量补充淡盐水。
紧急处方:清凉油 
  你终于感叹酷暑过去了,但酷暑残留的尾巴,却能让你再“难过”一阵。
  有没有在夏末秋初的时节,觉得胸闷、乏力、头晕?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可初步定为夏末秋初的中暑。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秋老虎”。
  仲静静提醒道,夏末秋初,也是中暑的高发时节,不容忽视。因为这个时段,延续了夏天的暑气,热气没有完全消退。秋天的湿气也逐渐“崭露头角”。暑气与湿气的混杂,暑气难以随着体表排出,因而容易产生中暑迹象。
  这个时段,为缓解中暑情况的发生,身边可常备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仲静静解释说,这些东西,都具备“开窍”功效,有利于体内暑气的排出,降低中暑的可能。
啥叫中暑
  我们总在说中暑,可有时候还真搞不清楚什么叫中暑。简单来说,我们的身体正常工作时,可以进行体温调节,而所谓的中暑就是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身体的调节出现了障碍,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和失衡。这或许是中暑最为通俗的解释,不知道您是否了解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