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泄露了我的理财信息?
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业务流程或存漏洞制度保障难落实
2014年06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刘女士来电,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理财有接近10年的时间,经常尝试一些新的投资方式,应该说投资的收益还是不错的,P2P、有限合伙类的产品她都做过,也如期兑付了。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让她感觉很不安。据刘女士介绍:之前她在据称是业内最大一家P2P理财公司买了部分产品,前几天她的客户经理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因为一直合作的不错,所以她还是比较相信这个客户经理,但是对于前面的公司的实力也比较认可,于是她决定两边都投资一部分。然而有次和该客户经理聊天的时候,客户经理竟然说出了她刚刚在的公司所做的产品、期限、金额等细节,客户经理表示他在原公司有不少朋友,知道这些信息很容易。
  回想这一点,刘女士感到非常担心:她个人基于对这个客户经理和原公司的信任,将资产交给他们打理,但是没想到自己的信息这么容易就外泄了。自己最担心的是,因为身份证、银行卡等复印件都按照公司的要求做了留存,如果客户经理有意留下这些资料,是非常容易的,如果他拿着我的个人资料去办信用卡甚至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可怎么办呢?
  事实上,刘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的情况是,不少新成立的第三方理财都要求员工带单上岗,于是有客户资源的员工便成为这些公司的香饽饽,而客户信息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与之前手机号、家庭住址的信息泄露不同,第三方理财要求客户留存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此类信息的泄露将引起更大的风险。
  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楼市投资前途未卜直接催生了包括P2P、私募基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也是这个行业不断出现的问题。就在行业从业者讨论各类理财模式是否合法,相应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档口,也需要关注客户信息泄露风险这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
  本报将进一步关注第三方理财信息保密方面的情况,如果您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在此类公司投资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欢迎提供相关线索。本报电话:0531-85196316
           (本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