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运河
《大运河》作者杨义堂和大学生分享申遗背后的故事
2014年06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6月25日讯(记者 汪泷) 大运河申遗成功,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运河,24日,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作家杨义堂携带其新书《大运河》,来到济宁技师学院,交流大运河申遗背后的故事和运河文化。 
  “亲身经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艰辛历程,走遍了大运河济宁段所有申遗点段,感受到了运河的历史、治理运河的艰难,于是我想写一本书,传承运河文化。”杨义堂说。当日下午,学院会场里座无虚席。 
  杨义堂介绍,大运河遗产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12月中旬。直到2013年,“京杭运河”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字也改为大运河,范畴除了京杭运河,还增加了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市。 
  “面对运河沿岸破坏严重的情况,大运河申遗采取了点段申遗的方式。”杨义堂说,济宁市在做好遗产点段本体大规模修缮保护的同时,对占压运河遗产的居民住所进行了整体搬迁,并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 
  杨义堂以一个农民治河总师为主角,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书中描写了大运河通过先进的水利技术,解决了制约大运河的水源和如何越过“水脊”等一系列高科技问题,带来了济宁、聊城、淮安、扬州等一批运河沿岸城市的兴旺。 
  在杨义堂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学生们知道了大运河的历史,了解了大运河在水利技术上的突破,不少学生甚至拿出纸笔记录下来,“听杨义堂老师的讲述,仿佛有了一次历史的穿越一样,精彩而又神秘的大运河深深地吸引了我。”大一学生李珂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